• 巋字拼音:

    kuī 
  • 巋字部首:

  • 巋字五笔:

    MWNH
  • 巋字笔画:

    21
  • 巋字笔顺

    竖、横折、竖、撇、竖、横折、横、横折、横、竖、横、竖、横、横折、横、横、捺、横折、竖、横折、竖
  • 3
  • 18
  • 上下结构
  • UHMB
  • LLWL
  • 22127
  • 1549
  • 5DCB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kuī(ㄎㄨㄟ)

⒈  见“岿”。

统一码

巋字UNICODE编码U+5DCB,10进制: 24011,UTF-32: 00005DCB,UTF-8: E5 B7 8B。

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暂无详解,欢迎补充。

康熙字典解释

嵬【卷九】【嵬部】

高不平也。从山鬼聲。凡嵬之屬皆从嵬。五灰切

说文解字注

(嵬)山石崔嵬。高而不平也。各本作高不平也四字。今依南都賦李注訂。有高而上平者。兀下曰高而上平、爾雅曰夷上洒下曰漘是也。周南。陟彼崔嵬。釋山曰。石戴土謂之崔嵬。毛傳曰。崔嵬、土山之戴石者。說似互異。依許云高不平、則毛傳是矣。惟土山戴石、故高而不平也。岨下云。石山戴土。亦與毛同。从山。鬼聲。此篆可入山部、而必立爲部首者、巍从此也。五灰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