牜

  • 牜字拼音:

    niú 
  • 牜字部首:

  • 牜字五笔:

    TRD
  • 牜字笔画:

    4
  • 牜字笔顺

    撇、横、竖、横
  • 4
  • 0
  • 单一结构
  • HQ
  • MBAA
  • 25000
  • 725C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niú(ㄋ一ㄡˊ)

⒈  同“牛”。用作偏旁。

统一码

牜字UNICODE编码U+725C,10进制: 29276,UTF-32: 0000725C,UTF-8: E7 89 9C。

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暂无详解,欢迎补充。

康熙字典解释

牛【卷二】【牛部】

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㞑之形。凡牛之屬皆从牛。語求切〖注〗徐鍇曰:件,若言物一件、二件也。封,高起也。

说文解字注

(牛)事也。理也。事也者、謂能事其事也牛任耕理也者、謂其文理可分析也。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卻道大窾牛事理三字同在古音第一部。此與羊祥也、馬怒也、武也、一例。自淺人不知此義。乃改之云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與吳字下增之曰姓也。亦郡也。同一紕繆。像角頭三、封尾之形也。角頭三者、謂上三岐者象兩角與頭爲三也。牛角與頭而三。馬足與尾而五。封者、謂中畫象封也。封者、肩甲墳起之處。字亦作犎。尾者、謂直畫下垂像?也。羊、豕、馬、象皆像其四足。牛略之者、可思而得也。語求切。古音讀如疑。凡牛之屬皆从牛。

与牜相关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