芰

  • 芰字拼音:

     
  • 芰字部首:

  • 芰字五笔:

    AFCU
  • 芰字笔画:

    7
  • 芰字笔顺

    横、竖、竖、横、竖、横折、捺
  • 3
  • 4
  • 上下结构
  • TJE
  • EEXS
  • 44407
  • 5362
  • 6033
  • 82B0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jì(ㄐ一ˋ)

⒈  古书上指菱:芰荷(出水的荷)。

统一码

芰字UNICODE编码U+82B0,10进制: 33456,UTF-32: 000082B0,UTF-8: E8 8A B0。

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1) 菱,俗称菱角。两角的叫菱,四角的叫芰 [singharanut]。菱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Trapa bispinosa )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贺知章《采莲》

(2) 又如:芰坐(本指折芰叶铺地为坐席。后喻隐士生活的清高);芰茄(芰荷);芰荷(出水的荷,指荷叶或荷花);芰制(指隐居者的服装)

康熙字典解释

芰【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茤《唐韻》《集韻》奇寄切,音妓。《說文》蔆也。《楚語》屈到嗜芰。《屈原·離騷》製芰荷以爲衣兮。《酉陽雜俎》今人但言蔆芰,諸解草木書,亦未分別,唯《王安貧·武陵》記云: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蔆。《本草註》其葉支散,故字从支。

水名。《水經注》來需之水,西歷芰澗水。《集韻》亦作。古文作。《集韻》作。

说文解字

芰【卷一】【艸部】

蔆也。从艸支聲。茤,杜林說:芰從多。奇記切〖注〗,古文。

(芰)蔆也。是謂轉注。从艸。支聲。奇寄切。十六部。

(茤)杜林說芰从多。此葢倉頡訓纂、倉頡故二篇中語。支聲在十六部。多聲在十七部。二部合音冣近。古弟十七部中字多轉入弟十六部。

与芰相关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