褮

  • 褮字拼音:

    yīng 
  • 褮字部首:

  • 褮字五笔:

    OOPE
  • 褮字笔画:

    16
  • 褮字笔顺

    捺、撇、撇、捺、捺、撇、撇、捺、捺、横折、捺、横、撇、横折、撇、捺
  • 6
  • 10
  • 上下结构
  • FFBYV
  • UOSR
  • 99732
  • 892E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yīng(一ㄥ)

⒈  古代小殓时,在死者脸上覆盖的巾帕。古人又称鬼衣。

统一码

褮字UNICODE编码U+892E,10进制: 35118,UTF-32: 0000892E,UTF-8: E8 A4 AE。

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暂无详解,欢迎补充。

康熙字典解释

褮【卷八】【衣部】

鬼衣。从衣,熒省聲,讀若《詩》曰“葛藟縈之”。一曰若“靜女其袾”之袾。於營切

说文解字注

(褮)鬼衣也。鬼衣猶䰟衣。明器之屬也。鬼部曰。鬾、鬼服也。引韓詩傳鄭交甫逢二女鬾服。釋器曰。袕謂之褮。郭云。衣開孔。非許義也。从衣。熒省聲。讀若詩曰葛藟縈之。一曰若靜女其袾之袾。之袾當作之靜。於營切。十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