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ɡuǒ)
(zhēnɡ)

裹蒸

  • [  ɡuǒ zhēnɡ  ] 
  • ㄍㄨㄛˇ ㄓㄥ
  • YJSE ABI

裹蒸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食品名。一说即粽子。

⒉  包裹而蒸熟。

引证解释

⒈  食品名。一说即粽子。

《南齐书·明帝纪》:“太官进御食,有裹蒸。”
《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今之裹蒸,以餹和糯米,入香药、松子、胡桃仁等物,以竹籜裹而蒸之。”
唐 孙元晏 《咏史诗·齐明帝裹蒸》:“惜得裹蒸无用处,不如安霸取江山。”
明 王志坚 《表异录·饮食》:“《南史》‘大官进裹蒸’,今之角黍也。”

⒉  包裹而蒸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蒸缹》:“裹蒸生鱼,方七寸准,又云五寸准。豉汁煮秫米如蒸熊。生薑、橘皮、胡芹、小蒜、盐,细切,熬糝,膏油涂箬,十字裹之。糝在上,復以糝屈牖篸之。”

裹蒸(guo zheng)同音词

  • 1、国正[ɡuó zhènɡ ]

    1.国税。

  • 2、国政[ɡuó zhènɡ ]

    1.国家的政事。 2.古代官名。即正卿。

  • 3、果证[ɡuǒ zhènɡ ]

    1.佛教语。谓果地之证悟。果与因相对而言,在因位之修行曰因修,依因修而证果地曰果证。

  • 4、过正[ɡuò zhènɡ ]

    1.过分;过头。

  • 5、过政[ɡuò zhènɡ ]

    1.错误的政治措施。

裹蒸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