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格方面意义相反的成语(11个)

  • 1、

    表里不一 [ biǎo lǐ bù yī ]

    释义: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出处:《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 2、

    愤世嫉俗 [ fèn shì jí sú ]

    释义: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出处:唐·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 3、

    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释义: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 4、

    好逸恶劳 [ hào yì wù láo ]

    释义:逸:安逸;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出处:《后汉书·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 5、

    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释义: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 6、

    损人利己 [ sǔn rén lì jǐ ]

    释义: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出处:《旧唐书·陆象先传》:“为政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威。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

  • 7、

    衣冠禽兽 [ yī guān qín shòu ]

    释义: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象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三回:“既是不孝,所谓衣冠禽兽,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 8、

    表里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释义: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 9、

    同流合污 [ tóng liú hé wū ]

    释义: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出处:《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 10、

    道貌岸然 [ dào mào àn rán ]

    释义: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 11、

    猪狗不如 [ zhū ɡǒu bù rú ]

    释义:1.猪与狗。2.詈词。谓人下贱如牲畜。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他须纳住气,向连猪狗不如的人说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