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国家安全成语(31个)

  • 1、

    安邦治国 [ ān bāng zhì guó ]

    释义:使国家安定太平。

    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

  • 2、

    安国宁家 [ ān guó níng jiā ]

    释义:指治理国家。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 3、

    安居乐业 [ ān jū lè yè ]

    释义: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出处:《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 4、

    安如泰山 [ ān rú tài shān ]

    释义: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 5、

    安国富民 [ ān guó fù mín ]

    释义: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出处:《汉书·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 6、

    百废俱兴 [ bǎi fèi jù xīng ]

    释义:俱:全,都。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

  • 7、

    八音遏密 [ bā yīn è mì ]

    释义: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出处:《尚书·舜曲》:“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 8、

    败材伤锦 [ bài cái shāng jǐn ]

    释义:比喻用非其人,伤害国家。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 9、

    败国丧家 [ bài guó sàng jiā ]

    释义: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出处:《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 10、

    光辉灿烂 [ guāng huī càn làn ]

    释义: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护驾龙虎官军二万五千,分为五对,每对五千,按青、黄、赤、白、黑五色,旗幡甲马,并依本色,光辉灿烂,极其雄壮。”

  • 11、

    国泰民安 [ guó tài mín ān ]

    释义: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 12、

    欢欣鼓舞 [ huān xīn gǔ wǔ ]

    释义: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出处: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 13、

    皆大欢喜 [ jiē dà huān xǐ ]

    释义:人人都高兴满意。

    出处:《金刚经》:“皆大欢喜,信守奉行。”

  • 14、

    开天辟地 [ kāi tiān pì dì ]

    释义: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出处: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 15、

    民安国泰 [ mín ān guó tài ]

    释义: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 16、

    五谷丰登 [ wǔ gǔ fēng dēng ]

    释义: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出处:《六韬·龙韬·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

  • 17、

    新陈代谢 [ xīn chén dài xiè ]

    释义:陈:陈旧的;代:替换;谢:凋谢,衰亡。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

    出处:郭沫若《少年时代 黑猫》:“辛亥革命以后,因宦海中起了新陈代谢的宏波,于是政法风更成了狂风。”

  • 18、

    欣欣向荣 [ xīn xīn xiàng róng ]

    释义:欣欣: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出处:晋·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19、

    蒸蒸日上 [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 ]

    释义:蒸蒸:一升、兴盛的样子。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

  • 20、

    治国安民 [ zhì guó ān mín ]

    释义: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出处:《汉书·食货志上》:“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 21、

    政通人和 [ zhèng tōng rén hé ]

    释义: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 22、

    保国安民 [ bǎo guó ān mín ]

    释义: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四回:“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

  • 23、

    百二河山 [ bǎi èr hé shān ]

    释义:百二:以二敌百。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 24、

    安邦定国 [ ān bāng dìng guó ]

    释义: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本是安邦定国李存孝,今日个太平不用旧将军。”

  • 25、

    发愤图强 [ fā fèn tú qiáng ]

    释义: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

  • 26、

    繁荣昌盛 [ fán róng chāng shèng ]

    释义:繁荣:兴旺发达;昌盛:兴旺。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出处: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 27、

    前程万里 [ qián chéng wàn lǐ ]

    释义:前程:前途。比喻前途远大,不可限量。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51卷:“此儿可谓前程万里也。”

  • 28、

    日新月异 [ rì xīn yuè yì ]

    释义: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出处:《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29、

    用非其人 [ yòng fēi qí rén ]

    释义:任用了不适当的人才。指用人不当。

    出处:《魏略》:“三公具赡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 30、

    百二关山 [ bǎi èr guān shān ]

    释义:百二:以二敌百。指边防稳固的国家

    出处:唐·温庭筠《老君庙》:“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闭瑶缄。”

  • 31、

    兴旺发达 [ xīng wàng fā dá ]

    释义:兴盛繁荣,发展壮大。指事物或事业充分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

    出处:毛泽东《学习和时局》:“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