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没有任何反应的成语是什么(19个)

  • 1、

    出乎意料 [ chū hū yì liào ]

    释义:指出人意料。

    出处:毛泽东《发刊词》:“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

  • 2、

    呆若木鸡 [ dāi ruò mù jī ]

    释义: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3、

    呆头呆脑 [ dāi tóu dāi nǎo ]

    释义:呆:呆板,不灵活。形容思想、行动迟钝笨拙。

    出处: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呸!可不干赚了我奔走红尘九千里。”

  • 4、

    风平浪静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释义: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 5、

    噤若寒蝉 [ jìn ruò hán chán ]

    释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6、

    视而不见 [ shì ér bù jiàn ]

    释义: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7、

    手足无措 [ shǒu zú wú cuò ]

    释义: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8、

    万马齐喑 [ wàn mǎ qí yīn ]

    释义: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出处: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9、

    万籁无声 [ wàn lài wú shēng ]

    释义: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 10、

    纹丝不动 [ wén sī bù dòng ]

    释义: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8回:“金莲坐在床上,纹丝儿不动,把脸儿沉着。”

  • 11、

    无动于衷 [ wú dòng yú zhōng ]

    释义: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 12、

    置若罔闻 [ zhì ruò wǎng wén ]

    释义: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 13、

    置之不理 [ zhì zhī bù lǐ ]

    释义: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各人听了,反不以为是,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

  • 14、

    装聋作哑 [ zhuāng lóng zuò yǎ ]

    释义: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 15、

    不学无术 [ bù xué wú shù ]

    释义: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处:《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 16、

    面面相觑 [ miàn miàn xiāng qù ]

    释义: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出处:明·张岱《海志》:“舟起如簸,人皆瞑眩,蒙被僵卧,懊丧此来,面面相觑而已。”

  • 17、

    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释义: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 18、

    听而不闻 [ tīng ér bú wén ]

    释义: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出处:《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19、

    呆如木鸡 [ dāi rú mù jī ]

    释义: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