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往事已过向前看的成语(131个)

  • 1、

    昂首阔步 [ áng shǒu kuò bù ]

    释义: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出处:李大钊《青春》:“惟有昂首阔步,独往独来,何待他人之援手。”

  • 2、

    班荆道故 [ bān jīng dào gù ]

    释义: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

  • 3、

    不堪回首 [ bù kān huí shǒu ]

    释义: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出处:唐·戴叔伦《哭朱放》:“最是不堪回首处,九泉烟冷树苍苍。”

  • 4、

    不念旧恶 [ bù niàn jiù è ]

    释义: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出处:《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5、

    唱对台戏 [ chàng duì tái xì ]

    释义:过去,两个戏班子为了抢生意,有时候会硐一时间演同样的戏,称为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反对或搞垮对方。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40章:“他们喊他们的,咱们不跟他们唱对台戏。”

  • 6、

    成事不说 [ chéng shì bù shuō ]

    释义: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出处:《论语·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 7、

    承前启后 [ chéng qián qǐ hòu ]

    释义: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久。”

  • 8、

    触目如故 [ chù mù rú gù ]

    释义:触目:目光所及。故:旧的,过去的,本来的。满眼看到的都是过去的老样子。

    出处:宋·李昌令《乐善录·洪州刘生》:“未周岁,公主忽告殂,国主不胜其哀,怒曰:‘吾不敢复见刘生,其官物不一与,遣归洪州。’生恍疑梦觉,触目如故。”

  • 9、

    穿窬之盗 [ chuān yú zhī dào ]

    释义: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 10、

    长往远引 [ cháng wǎng yuǎn yǐn ]

    释义:指引身远行,一去不返。

    出处:明·张居正《再乞归葬疏》:“兹又奉圣母申命之颁,耿耿孤忠,宁敢自负。但臣今日所祈,非欲长往远引,忍于背违者也。”

  • 11、

    春去秋来 [ chūn qù qiū lái ]

    释义: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出处:明·刘基《大堤曲》:“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 12、

    蹉跎时日 [ cuō tuó shí rì ]

    释义: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郎君奉尊堂之命,远来游学,不可蹉跎时日。”

  • 13、

    刀过竹解 [ dāo guò zhú jiě ]

    释义: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后来,果然办得水到渠成,刀过竹解。”

  • 14、

    得过且过 [ dé guò qiě guò ]

    释义: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出处:元·无名氏《小孙屠》第四出:“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

  • 15、

    颠来倒去 [ diān lái dǎo qù ]

    释义:翻过来倒过去,来回重复。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将简帖儿掂,将妆盒儿按,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

  • 16、

    独往独来 [ dú wǎng dú lái ]

    释义:指行动自由,没有阻碍。又指作文用字独具一格,后指单独往来。

    出处:《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 17、

    独来独往 [ dú lái dú wǎng ]

    释义:独身往来,不与人为伍。比喻事事不与人相同。

    出处:明·李贽《何心隐论》:“公独来独往,自我无前者也。”

  • 18、

    风流人物 [ fēng liú rén wù ]

    释义:风流: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19、

    敷衍了事 [ fū yǎn liǎo shì ]

    释义: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也有先作揖,后磕头的,也有磕起头来,再作一个揖的。礼生见他们参差不齐,也只好由他们敷衍了事。”

  • 20、

    抚今追昔 [ fǔ jīn zhuī xī ]

    释义:抚:拍,摸,引伸为注意,注视;追:回想;昔:过去。看看现在,想想过去。

    出处: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吾道洵堪千古,抚今追昔,能无黯然。”

  • 21、

    放马后炮 [ fàng mǎ hòu pào ]

    释义: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这里放马后炮,可是迟了。”

  • 22、

    佛头著粪 [ fó tóu zhuó fèn ]

    释义: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有。’崔云:‘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云:‘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 23、

    抚时感事 [ fǔ shí gǎn shì ]

    释义:指感念时事,伤怀往事。

    出处:清·朱仕琇《与林穆庵书》:“故尝读孔北海与魏武帝及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彼其抚时感事,慷慨自数其齿,其言激壮,有足悲者。”

  • 24、

    改过迁善 [ gǎi guò qiān shàn ]

    释义: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

    出处:《周易·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 25、

    顾左右而言他 [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

    释义: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 26、

    光阴荏苒 [ guāng yīn rěn rǎn ]

    释义: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双是新春。”

  • 27、

    贵人多忘事 [ guì rén duō wàng shì ]

    释义:高贵者往往善忘。原指高官态度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于讽刺人健忘。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二:“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台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 28、

    贵人多忘 [ guì rén duō wàng ]

    释义:贵人:地位贵显的人。指地位显赫的人往往不念旧交或讥笑人健忘。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 29、

    过门不入 [ guò mén bù rù ]

    释义: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 30、

    过时黄花 [ guò shí huáng huā ]

    释义:黄花:菊花。重阳节后的菊花。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1回:“今该转机已成过时黄花。”

  • 31、

    好了疮疤忘了痛 [ hǎo le chuāng bā wàng le tòng ]

    释义:比喻情况好转后就忘了过去的困难或失败的教训。

    出处:

  • 32、

    何必当初 [ hé bì dāng chū ]

    释义: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8回:“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 33、

    记忆犹新 [ jì yì yóu xīn ]

    释义: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

    出处:宋·刘克庄《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仆曩官健上,多识其士,友去之数十年,犹记忆如新相知;今屈指故交存者十无一二。”

  • 34、

    鉴往知来 [ jiàn wǎng zhī lái ]

    释义:鉴:审察或引为教训;往:过去;来:未来。根据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样发生变化。

    出处:《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 35、

    见猎心喜 [ jiàn liè xīn xǐ ]

    释义: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

    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七》:“明道年十六七时,好田猎。十二年,暮归,在田野间见田猎者,不觉有喜心。”

  • 36、

    今非昔比 [ jīn fēi xī bǐ ]

    释义: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小官今非昔比,官守所拘,功名在念岂敢饮酒?”

  • 37、

    今是昨非 [ jīn shì zuó fēi ]

    释义: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

    出处:晋·陶潜《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38、

    今不如昔 [ jīn bù rú xī ]

    释义:昔:往昔,过去。现在不如过去。多用于表示对世事的不满情绪。

    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温录·冷斋不读书》:“作诗曰:‘老色日上面,欢悰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

  • 39、

    精神抖擞 [ jīng shén dǒu sǒu ]

    释义:抖擞:振动,引伸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

  • 40、

    旧地重游 [ jiù dì chóng yóu ]

    释义:再度来到曾经居住过或游览过的地方。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广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

  • 41、

    今昔之感 [ jīn xī zhī gǎn ]

    释义:从今天的现实回忆过去的事。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四回:“诸旧好俱在,谭孝若已作古人。今昔之感,凄怅莫状。”

  • 42、

    旧病难医 [ jiù bìng nán yī ]

    释义:老毛病难于医治。比喻过去的缺点错误难以改正。

    出处: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三折:“则待作抱官囚,觅不着逃生计,急回头待悔来应迟,又不将心猿意马牢拴系,也不是你本性难移,旧病难医。”

  • 43、

    孔席不暖 [ kǒng xí bù nuǎn ]

    释义:指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出处: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东汉·班固《答宾戏》

  • 44、

    腊尽春回 [ là jìn chūn huí ]

    释义: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出处:唐·孙道绚《菩萨蛮·梅》:“阑干六曲天围碧,松风亭下梅初白。腊尽见春回,寒梢花又开。”

  • 45、

    来者可追 [ lái zhě kě zhuī ]

    释义: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出处:《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 46、

    暮去朝来 [ mù qù cháo lái ]

    释义:黄昏过去,清晨又到来。谓岁月流逝。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 47、

    鸟尽弓藏 [ niǎo jìn gōng cáng ]

    释义: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48、

    念念不忘 [ niàn niàn bù wàng ]

    释义: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出处:《朱子全书·论语》:“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 49、

    年复一年 [ nián fù yī nián ]

    释义:一年又一年。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每逢闲暇,无非敲枰相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不知人间岁月几何。”

  • 50、

    飘洋过海 [ piāo yáng guò hǎi ]

    释义: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 51、

    弃瑕录用 [ qì xiá lù yòng ]

    释义:原谅过去的过失,重新录用。

    出处:汉·陈琳《为袁绍讨檄豫州》:“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暇录用。”

  • 52、

    钦差大臣 [ qīn chāi dà chén ]

    释义: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不了解情况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出处:清·阮葵生《茶余客话·钦差官使》:“三品以上用钦差大臣关防,四品以下用钦差官员关防。”

  • 53、

    去甚去泰 [ qù shèn qù tài ]

    释义:指做事不能太过分。

    出处:语出《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韩非子·扬权》:“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 54、

    三平二满 [ sān píng èr mǎn ]

    释义: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

    出处:宋·黄庭坚《四休居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被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妨,老即休。”

  • 55、

    三思而行 [ sān sī ér xíng ]

    释义: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处:《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 56、

    上楼去梯 [ shàng lóu qù tī ]

    释义:比喻进行极其秘密的谋划。也比喻诱人上当。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 57、

    史不绝书 [ shǐ bù jué shū ]

    释义: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鲁之于晋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

  • 58、

    死去活来 [ sǐ qù huó lái ]

    释义: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醒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 59、

    似曾相识 [ sì céng xiāng shí ]

    释义: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出处:宋·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60、

    石火光阴 [ shí huǒ guāng yīn ]

    释义:表示光阴之迅速,一眨眼就要过去。

    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