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逦迤

  • [  lǐ yǐ  ] 
  • ㄌ一ˇ 一ˇ
  • GMYP TBPV

逦迤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屈曲相连的样子。

(of mountains,sand dunes,etc.) sprawling out in all directions;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邐迆”。 曲折连绵貌。 《后汉书·舆服志下》:“术氏冠,前圆, 吴 制,差池邐迆四重。

赵武灵王 好服之。”
《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夫登 东岳 者,然后知众山之邐迆也。”
刘良 注:“邐迆,小而相连貌。”
一本作“邐迤”。 唐 韦应物 《澧上西斋寄诸友》诗:“清川下邐迤,茅栋上岧嶤。”
唐 元稹 《黄明府诗》:“邐迤七盘路,坡陀数丈城。”
清 厉鹗 《八月十五日同丁敬身游龙华寺》诗:“邐迆峯覆釜,参错树排薺。”
韩北屏 《伊犁河畔》:“赛里木湖 的南岸,一大片宽广的草原,从湖边逦迤直到 天山 脚下。”

⒉  曲折行进貌。

《旧唐书·李训传》:“训 时愈急,邐迆入 宣政门,帝瞋目叱 训。”
唐 罗衮 《至襄州寄江陵启》:“以今月十九日发 襄州,邐迤北去,攀涕结恋,不任下情。”
《花月痕》第二回:“沙弥答应了,便随 痴珠 邐迤上 陶然亭 来。”
林纾 《游颐和园记》:“出 仁寿殿 下,逦迤趋 玉谰堂。”

国语辞典

⒈  曲折连绵的样子。也作「逦迆」、「迆逦」、「迤逦」。

《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夫登东岳者,然后知众山之逦迤也。」

逦迤(li yi)同音词

  • 1、褵依[lí yī ]

    1.亦作"?依"。 2.犹褵褷。

  • 2、鲡鯣[lí yì ]

    1.鱼名。

  • 3、吏议[lì yì ]

    1.谓官吏议事。 2.指司法官吏关于处分定罪的拟议。

  • 4、吏役[lì yì ]

    1.官府中的胥吏和差役。

  • 5、隶役[lì yì ]

    1.仆役;仆人。 2.谓从事役事。

  • 6、李益[lǐ yì ]

    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年间进士。早年曾多次在边镇充幕官。后入朝,官至礼部尚书。以写边塞诗著称。有《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等名篇。有《李君虞诗集》。

  • 7、力役[lì yì ]

    1.以武力征伐。 2.劳役。 3.征用民力。 4.服役;干体力活。

  • 8、丽亿[lì yì ]

    1.《诗.大雅.文王》:"商之孙子,其丽不亿。"朱熹集传:"丽,数也。不亿,不止于亿也。"后以"丽亿"指数目极多。

  • 9、丽逸[lì yì ]

    1.华丽而清逸。

  • 10、黎邑[lí yì ]

    1.指殷代诸侯国黎国。

逦迤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