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ài)
(shì)

外饰

  • [  wài shì  ] 
  • ㄨㄞˋ ㄕˋ
  • QH QNT

外饰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谓粉饰外表;虚饰。

引证解释

⒈  谓粉饰外表;虚饰。

《易·履》“履道坦坦” 三国 魏 王弼 注:“履道尚谦,不喜处盈,务在至诚,恶夫外饰者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南间贫素,皆事外饰,车乘衣服,必贵齐整,家人妻子,不免飢寒。”
唐 颜真卿 《让宪部尚书表》:“若受任失守,还朝屡迁,示国无刑,於臣大损;非敢外饰,实披至诚。”
宋 曾巩 《太子右司御沉君墓志铭》:“君为人质朴无外饰,其居乡閭,宽然长者也。”

外饰(wai shi)同音词

  • 1、外施[wài shī ]

    1.对外家施恩泽。

  • 2、外史[wài shǐ ]

    ①指正史以外非官修的稗史、野史:《天禄阁外史》。 ②指某些旧小说:《儒林外史》。 ③旧时某些文人的别号:白云外史(即清代恽格)。

  • 3、外使[wài shǐ ]

    1.指派出或进入的使者。

  • 4、外氏[wài shì ]

    1.指外祖父母家。

  • 5、外市[wài shì ]

    1.谓勾通外人以取利。

  • 6、外事[wài shì ]

    1.古代指外土诸侯奉行王事。《书.康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孔传:"言外土诸侯奉王事,汝当布陈是法,司牧其众及此殷家刑罚有伦理者兼用之。"一说谓在外朝听狱之事。参见清孙星衍《尚书古今文注疏》。亦指境外之事。 2.古代指郊祭或田猎之事。亦指对外联合或用兵。 3.朝廷政事。与宫内之事称内事相对。 4.世事;家庭或个人以外的事。 5.指外交事务。 6.指男色之事。

  • 7、外视[wài shì ]

    1.犹外观,外表。 2.谓视如外人。

  • 8、外室[wài shì ]

    1.犹外宅。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

  • 9、歪诗[wāi shī ]

    1.指内容﹑技巧低劣或以游戏态度草率而成的诗。也用作自己诗作的谦称。

外饰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