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ún)
(jiǎn)

巡检

  • [  xún jiǎn  ] 
  • ㄒㄨㄣˊ ㄐ一ㄢˇ
  • VPV SWG
  • 动词

巡检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巡视。

⒉  官署名巡检司,官名巡检使,省称巡检。始于五代后唐庄宗。宋时于京师府界东西两路,各置都同巡检二人,京城四门巡检各一人。又于沿边、沿江、沿海置巡检司。掌训练甲兵,巡逻州邑,职权颇重,后受所在县令节制。明清时,凡镇市、关隘要害处俱设巡检司,归县令管辖。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清顾炎武《日知录·乡亭之职》。

引证解释

⒈  巡视。

《魏书·张彝传》:“每东西驰使有所巡检, 彝 恒充其选。”
唐 白居易 《钱唐湖石记》:“其石函、南筧、并诸小筧闥,非浇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
亦指巡视检查。 张周 《步履艰难的中国》第五章:“在这次扫黄中, 北京 出动2000人次,巡检了168次书摊。”

⒉  官署名巡检司,官名巡检使,省称巡检。始于 五代 后唐 庄宗。宋 时于京师府界东西两路,各置都同巡检二人,京城四门巡检各一人。又于沿边、沿江、沿海置巡检司。掌训练甲兵,巡逻州邑,职权颇重,后受所在县令节制。 明 清 时,凡镇市、关隘要害处俱设巡检司,归县令管辖。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乡亭之职》。

国语辞典

⒈  巡查检视。

《北史·卷五·东魏孝静帝本纪》:「冬十一月戊申,诏遣使巡检河北流移饥人。」

⒉  职官名。宋时设置于沿边或关隘要地的官员。或管数州数县,或管一州一县,以武臣为之,掌兵捕盗,受州县指挥。及金、元时代,管辖限于一县;至明、清,则为州县之属官,管理次要事件。

巡检(xun jian)同音词

  • 1、郇笺[xún jiān ]

    1.唐代韦陟,袭封郇国公。常授意侍妾主尺牍,书于五彩笺,词旨轻重均合陟意,书体遒利有楷法,陟唯署名而已。见《新唐书.韦陟传》。后因以"郇笺"敬称他人书札。

  • 2、浚涧[xùn jiàn ]

    1.深涧。

  • 3、寻检[xún jiǎn ]

    1.搜讨;查检。

  • 4、寻见[xún jiàn ]

    1.找到。

  • 5、巡简[xún jiǎn ]

    1.官名。即巡检使。

  • 6、循检[xún jiǎn ]

    1.遵照规矩。

  • 7、训俭[xùn jiǎn ]

    1.训示以节俭。

  • 8、训鉴[xùn jiàn ]

    1.训典龟鉴。

  • 9、讯缄[xùn jiān ]

    1.信函。讯﹐通"信"。

  • 10、讯检[xùn jiǎn ]

    1.审问核实。

巡检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