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
()

孑遗

  • [  jié yí  ] 
  • ㄐ一ㄝˊ 一ˊ
  • BNHG KHGP

孑遗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残存者;遗民。

三陷之后,城中无孑遗。——《明史》

survivor;

引证解释

⒈  遗留;残存。

《诗·大雅·云汉》:“周 餘黎民,靡有孑遗。”
毛 传:“孑然遗失也。”
陈奂 传疏:“《方言》《广雅》皆云:孑,餘也。靡孑遗,即无餘遗。”
《后汉书·应劭传》:“逆臣 董卓,荡覆王室,典宪焚燎,靡有孑遗,开辟以来,莫或兹酷。”
唐 白居易 《寓意诗》之一:“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明史·黄凤翔传》:“与其要福於冥漠之鬼神,孰若广施於孑遗之赤子。”
郭沫若 《星空·洪水时代》诗:“那时节,鱼在山腰游戏,树在水中飘摇,孑遗的人类全都逃避在山椒。”

⒉  残存者;遗民。

《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三陷之后,城中几无孑遗。”
清 冯桂芬 《皖水迎师记》:“顾 贼嗣是拥众数十万,驰骋蹫躪於 浙 东西千里中,陷城无虚月,势益张, 江 浙 孑遗,无不趋 上海 洋涇之上。”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孑遗自然还是投降的,然而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

⒊  指遗迹。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二:“那三两个堆积在一段高地上的庞大的顽石,说不定会是冰河时代的孑遗。”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 中国 文字的起源,或者 中国 原始文字的孑遗。”

国语辞典

⒈  残留、独存。

《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清史稿·卷一二〇·食货志一》:「四川经张献忠之乱,孑遗者百无一二,耕种皆三江、湖广流寓之人。」

余存

孑遗(jie yi)同音词

  • 1、解衵[jiě yì ]

    1.脱去内衣。指裸体。

  • 2、解意[jiě yì ]

    1.理解意思。

  • 3、解翳[jiě yì ]

    1.见"解医"。

  • 4、杰异[jié yì ]

    1.高大奇特。 2.卓越不凡。

  • 5、孑义[jié yì ]

    1.小仁小义。

  • 6、阶戺[jiē yí ]

    1.台阶两旁所砌的斜石。借指堂前。

  • 7、节衣[jié yī ]

    1.指符节的外套。

  • 8、节仪[jié yí ]

    1.节日礼物。

  • 9、节义[jié yì ]

    1.亦作"节谊"。 2.谓节操与义行。

  • 10、节谊[jié yì ]

    1.见"节义"。

孑遗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