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
()

浃日

  • [  jiā rì  ] 
  • ㄐ一ㄚ ㄖˋ
  • IGUD JJJJ

浃日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代以干支纪日,称自甲至癸一周十日为“浃日”。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以干支纪日,称自甲至癸一周十日为“浹日”。

《国语·楚语下》:“远不过三月,近不过浹日。”
韦昭 注:“浹日,十日也。”
《新唐书·窦参传》:“不浹日,贬参 郴州 别驾。”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虞并甫奏章》:“﹝ 虞并甫 ﹞以父病斋戒浹日。”
清 方苞 《两朝圣恩恭记》:“六月中旬,命回京充 武英殿 总裁,浹日,发《御製分类字锦序》,命校勘。”

国语辞典

⒈  古代以干支纪日,称甲至癸十日为「浃日」。所以借指十天。也作「挟日」。

《国语·楚语下》:「远不过三月,近不过浃日。」

浃日(jia ri)同音词

  • 1、佳日[jiā rì ]

    1.指温煦晴明的日子。

  • 2、加日[jiā rì ]

    1.累日;积日。

  • 3、夹日[jiá rì ]

    1.在太阳两旁。《左传.哀公六年》:"是岁也,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史记.楚世家》:"十月,昭王病于军中,有赤云如鸟,夹日而蜚。"后世以喻辅佐天子。

  • 4、嘉日[jiā rì ]

    1.吉日。

  • 5、甲日[jiǎ rì ]

    1.旧历每旬的第一天。

  • 6、假日[jià rì ]

    放假或休假的日子。

  • 7、挟日[jiā rì ]

    1.谓十日。从甲至癸,十干已周,故云。挟,通"浃",周匝。

浃日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