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o)
(tóu)

旄头

  • [  máo tóu  ] 
  • ㄇㄠˊ ㄊㄡˊ
  • YTEN UD

旄头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

⒉  即昴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

《汉书·燕剌王刘旦传》:“旦 遂招来郡国姦人,赋敛铜铁作甲兵,数閲其车骑材官卒,建旌旗鼓车,旄头先敺。”
颜师古 注:“敺与‘驱’同……凡此旄头先驱,皆天子之制。”
《后汉书·儒林传上·杨政》:“武骑虎賁惧惊乘舆,举弓射之,犹不肯去;旄头又以戟叉 政,伤胷, 政 犹不退。”
唐 王维 《为羽林将军祭武大将军文》:“羽林孤儿,旄头突骑,罔不毕劝,为之元帅。”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国朝承 五代 荒残之弊,事从简略,每鸣鑾游豫,仅同藩镇,而尽去戈戟旌旗之制,非所谓旄头清道后行之谨也。”

⒉  即昴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参见“昴宿”。

《汉书·天文志》:“昴曰旄头,胡星也,为白衣会。”
唐 武元衡 《送徐员外还京》诗:“旄头星未落,分手轆轤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月升鴟尾城吹角,星散旄头帐点兵。”

国语辞典

⒈  帝王卫士所持的旗。

《后汉书·卷七四下·袁绍传》:「承制设坛墠于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理兵,乘鸾辂九旒旄头羽骑。」

⒉  担任先驱的骑兵。也作「旄骑」。

《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羿为旄头,宋万为式道候。」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赐东海王彊虎贲、旄头、钟虡之乐。」

⒊  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为白虎七宿之第四星。

《汉书·卷二六·天文志》:「昴曰旄头,胡星也,为白衣会。」
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旄头(mao tou)同音词

  • 1、矛头[máo tóu ]

    矛的尖端,比喻攻击的目标或方向:矛头所向|矛头向外。

  • 2、猫头[māo tóu ]

    1.笋的别名。

  • 3、毛头[máo tóu ]

    1.古代男子未成年者头发披垂﹐因用以借称男孩子。 2.形容小伙子﹑年青人。 3.方言。指婴儿。 4.皮毛衣服上的长毛。 5.俗称衣服缝合线外的毛边。

  • 4、髦头[máo tóu ]

    1.古代帝王大驾出宫时,武士披发前驱者。始置于秦,汉﹑魏﹑晋因之。 2.指帝王仪仗中前驱者之冠服。 3.引申为先驱者。 4.昴星的别名。

  • 5、冒头[mào tóu ]

    1.指文章或讲话的开头部分。 2.冒尖,露出苗头。

旄头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