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o)
(máo)

苞茅

  • [  bāo máo  ] 
  • ㄅㄠ ㄇㄠˊ
  • AQN ACN

苞茅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束成捆的菁茅。苞,通“包”。古代祭祀时,以裹束着的菁茅置于柙中,用来滤去酒中渣滓。

引证解释

⒈  束成捆的菁茅。苞,通“包”。古代祭祀时,以裹束着的菁茅置于柙中,用来滤去酒中渣滓。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僕经事两朝,受恩三代,位叨将相,籍係宗枝,赐鈇鉞以专征,徵苞茅而问罪。”
清 黄遵宪 《和锺西耘感怀诗》:“但占风雨都来享,偶断苞茅便问诸。”

国语辞典

⒈  成束捆绑的菁茅草。古代祭祀时,用来滤酒去滓,为春秋时楚国的贡物。也作「包茅」。

⒉  山名。位于湖南省麻阳县东的茅坪村。

苞茅(bao mao)同音词

  • 1、包茅[bāo máo ]

    1.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故称。

  • 2、豹猫[bào māo ]

    哺乳动物,形状跟猫相似,头部有黑色条纹,躯干有黑褐色的斑点,尾部有横纹。性凶猛,吃鸟、鼠、蛇、蛙等小动物。毛皮可以做衣服。也叫山猫、狸猫、狸子。

苞茅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