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ē)

补缺

  • [  bǔ quē  ] 
  • ㄅㄨˇ ㄑㄩㄝ
  • PUH TFB
  • 动词

补缺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补充人员、填补缺额。

fill a vacancy;

⒉  在缺位处补上无关重要的人或物。

makeweight;

⒊  填补缺漏;匡正失误。

fill a vacancy;

引证解释

⒈  修补缺漏。

《管子·四时》:“是故秋三月以庚辛之日发五政:一政曰,禁博塞……四政曰,补缺塞坼;五政曰,修墙垣,周门閭。”

⒉  补充缺额。

《史记·萧相国世家》:“汉王 数失军遁去, 何 常兴 关中 卒,輒补缺。”
《汉书·西域传下·渠犁》:“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脩马復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人民日报》1982.3.8:“在话剧《武则天》中扮演 妙玉 的 叶露茜 突然病倒,导演临时决定由我补缺。”

⒊  补救错失。

《后汉书·伏湛传》:“柱石之臣,宜居辅弼,出入禁门,补缺拾遗。”
清 蒋士铨 《第二碑·寻诗》:“这拾遗补缺非所料,把鬼恨人愆一旦消。”

⒋  递补官职。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姚中丞》:“凡州县候补署篆者,皆以弥补亏空之多寡为补缺先后,故人皆踊跃从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余今年亦三十九岁矣,自前年补缺迴避,不復作使星王节之梦想。”
《老残游记》第三回:“他的班次很远,怎样会补缺呢?”

国语辞典

⒈  填补缺额。

《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愿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官,昧死以闻。」

⒉  弥补缺漏。

《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下·渠犁传》:「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补缺(bu que)同音词

  • 1、不阕[bú què ]

    1.不止,不息。

  • 2、部阙[bù què ]

    1.各部职官出缺名额。

  • 3、补阙[bǔ què ]

    1.匡补君王的缺失。 2.引申为弥补缺漏。 3.官名。唐武后垂拱元年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掌供奉讽谏。北宋时改为司谏。南宋及元明重又设置,均随设随罢。

补缺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