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曝露

  • [  pù lù  ] 
  • ㄆㄨˋ ㄌㄨˋ
  • JJA FKHK
  • 动词

曝露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露在外头,无所隐蔽。

曝露于原野之中。

be exposed to the open air;

引证解释

⒈  露在外头,无所隐蔽。

《魏书·高祖纪上》:“自今京师及天下之囚,罪未分判,在狱致死无近亲者,公给衣衾棺櫝葬埋之,不得曝露。”
唐 杜甫 《通泉县署壁后薛少保画鹤》诗:“高堂未倾覆,幸得慰嘉宾。曝露墙壁外,终嗟风雨频。”
郭沫若 《落叶·第十信》:“近来每天午后都要到递信省去,曝露在这初秋的灼热的阳光里行五六千人的注射(防虎疫的),忙得好像转眼睛一样。”

国语辞典

⒈  显现在外。也作「暴露」。

⒉  揭发。也作「暴露」。

英语翻译

to expose (to the air, light etc)​, to leave uncovered, exposure

法语翻译

im Freien, Exposition, der Luft ausgesetzt

曝露(pu lu)同音词

  • 1、荹攎[pú lú ]

    1.收取乱草。

  • 2、扑噜[pū lū ]

    1. 象声词,形容物体抖动或跳动的声音。如:岸边的蛤蟆扑噜跳到水里去。

  • 3、扑鹿[pū lù ]

    1.亦作"扑漉"。 2.象声词。形容拍翅声。

  • 4、扑碌[pū lù ]

    1.象声词。形容物体落地声。

  • 5、扑漉[pū lù ]

    1.见"扑鹿"。

  • 6、铺路[pū lù ]

    1.铺设路面。引申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创造条件。

  • 7、蒱卢[pú lú ]

    1.即蒲且。

  • 8、蒲卢[pú lú ]

    1.即果蠃。一种细腰的蜂。《礼记.中庸》:"夫政也者,蒲卢也。"郑玄注:"蒲卢,蜾嬴,谓土蜂也。《诗》曰:'螟蛉有子,蜾嬴负之。'螟蛉,桑虫也,蒲卢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政之于百姓,若蒲卢之于桑虫然。"一说为芦苇。见朱熹集注。后因以"蒲卢"比喻对百姓的教化。 2.一种细腰的葫芦。 3.复姓。春秋时齐国有蒲卢胥。

  • 9、蒲芦[pú lú ]

    1.蒲草和芦苇。 2.蒲且。 3.蚌蛤之属。

  • 10、仆虏[pú lǔ ]

    1.奴仆。古以俘虏为家奴,故亦谓奴仆为仆虏。

曝露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