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i)
()

戴笠

  • [  dài lì  ] 
  • ㄉㄞˋ ㄌ一ˋ
  • FALW TUF

戴笠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戴斗笠。形容清贫。

引证解释

⒈  戴斗笠。形容清贫。参见“戴笠乘车”。

宋 孔平仲 《送张天觉》诗:“万事儵忽如疾风,莫以乘车轻戴笠。”
清 毛奇龄 《定交诗为胡以宁方中通堵凤蒸》:“担簦同汗漫,戴笠自寒温。”

国语辞典

⒈  语出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比喻身分微贱的朋友。

唐·骆宾王〈初秋于窦六郎宅宴诗序〉:「虽忘筌戴笠,兴交态于灵台。而搦管操觚,协神心于胜气。」

⒉  人名。(西元1897~1946)​谱名春风,字雨农,浙江江山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历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财政部缉私署署长、战时货运管理局局长、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所长。驰骋军中,于情报侦察,屡建奇功。以飞机失事殉难,政府明令褒扬并公葬。

德语翻译

Dai Li

戴笠(dai li)同音词

  • 1、傣历[dǎi lì ]

    中国傣族地区所用的一种阴阳历。创立于638年。该历年长为36525875日,月长为29530583日。平年十二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十三个月(384天)。采用十九年七闰法。闰月固定在九月,称后九月。所用二十四节气与农历相同。采用干支纪日、纪年和十二生肖法。

  • 2、贷离[dài lí ]

    1.犹差别。贷,通"忒"。

  • 3、代理[dài lǐ ]

    法律上指以他人的名义,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对被代理人直接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代理的产生,有的是受他人委托,有的是由法律规定,有的是由有关部门指定。如在诉讼中,当事人聘请律师代理进行诉讼活动。有些行为如立遗嘱、婚姻登记等不能成立代理关系。

  • 4、代力[dài lì ]

    1.代为劳作。

  • 5、代立[dài lì ]

    1.亦作"代位"。 2.继立为君。立,通"位"。

  • 6、戴粒[dài lì ]

    1.《太平御览》卷九四七引《符子》:"东海有鳌焉,冠蓬莱而浮游于沧海……群蚁曰:'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壤之巅,伏乎窟穴也。'"后因以"戴粒"指蚂蚁。

  • 7、带厉[dài lì ]

    带:衣带。厉:砥石。《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谓:黄河如衣带,泰山如砥石,国家就能长久安宁。因以“带厉”比喻受恩宠与国同休:锡之山川誓以带厉。

  • 8、带砺[dài lì ]

    1.见"带厉"。

  • 9、诒离[dài lí ]

    1.见"诒罹"。

  • 10、诒罹[dài lí ]

    1.亦作"诒离"。 2.谓带来忧愁。语本《诗.小雅.斯干》﹕"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毛传﹕"罹﹐忧也。"郑玄笺﹕"无遗父母之忧。"

戴笠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