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o)
(hǒu)

哮吼

  • [  xiāo hǒu  ] 
  • ㄒ一ㄠˋ ㄏㄡˇ
  • KFT KBN

哮吼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野兽吼叫。泛指大声喊叫。指器物发出声响。病症名。谓声威震慑。

引证解释

⒈  野兽吼叫。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师子哮吼奋起,左右咸惊。”
唐 薛用弱 《集异记·丁岩》:“虎则跳跃哮吼,怒声如雷。”
清 赵翼 《檐曝续记·西山煤》:“虎性急不耐烦,滚愈急,輙哮吼而死。”

⒉  泛指大声喊叫。

《西游记》第二七回:“孙大圣 布施手段,舞着铁桿,哮吼一声,諕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

⒊  指器物发出声响。

唐 罗邺 《早发宜陵即事》诗:“青萍委匣休哮吼,未有恩讐拟报谁?”
宋 陆游 《圆通寺建僧堂疏》:“木鱼哮吼,千僧阁也在下风;露柱证明,九梁星直须退步。”

⒋  谓声威震慑。

汉 桓谭 《新论》:“周亚夫 严猛哮吼,可谓国之大将。”
清 吴从先 《妓虎传》:“鄴下 以文章哮吼人,人目之为绣虎。”

⒌  病症名。参见“哮喘”。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喘吼总括》“喘则呼吸气急促,哮则喉中有响声”注:“呼吸气出急促者,谓之喘急。若更喉中有声响者,谓之哮吼。”

国语辞典

⒈  兽类的吼叫声。

⒉  大声吼叫。

《西游记·第二七回》:「孙大圣布施手段,舞著铁棒,哮吼一声,諕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

哮吼(xiao hou)同音词

  • 1、小侯[xiǎo hóu ]

    1.古代用以称小国。 2.谓四夷之君。 3.旧时称功臣子孙或外戚子弟之封侯者。以其非列侯﹐故称。《后汉书.邓禹传》:"禹少子鸿﹐好筹策。永平中﹐以为小侯。"又《明帝纪》:"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李贤注引袁宏《后汉纪》曰:"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以非列侯﹐故曰小侯。"一说以年小获封﹐故称。见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 4.指高官显贵。

  • 2、啸吼[xiào hǒu ]

    1.长声吼叫。

哮吼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