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n)
()

蛮里

  • [  mán lǐ  ] 
  • ㄇㄢˊ ㄌ一ˇ
  • YOJ JFD

蛮里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蛮俚”。

⒉  古代少数民族蛮人的别称。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蛮俚”。古代少数民族 蛮 人的别称。

《后汉书·南蛮传序》:“建武 十二年, 九真 徼外 蛮里 张游,率种人慕化内属。”
李贤 注:“里,蛮 之别号,今呼为 俚 人。”
章炳麟 《思乡原下》:“自顷谈者以 邹鲁 比德 蛮俚,谓 颜回 乞儿, 孙卿 屠家公, 老聃 木禺行尸,古籍復尽废不诵。”

蛮里(man li)同音词

  • 1、嫚戾[màn lì ]

    1.傲慢乖戾。

  • 2、缦立[màn lì ]

    长时间站立:缦立远视。

  • 3、满理[mǎn lǐ ]

    1.犹言充足的道理。

  • 4、漫理[màn lǐ ]

    1.无规则的纹理。

  • 5、漫戾[màn lì ]

    1.乖违,不顺。

  • 6、蛮俚[mán lǐ ]

    1.见"蛮里"。

  • 7、蛮力[mán lì ]

    1.粗笨的气力。

  • 8、蛮利[mán lì ]

    1.唐时南诏国对唐人任师保的尊称。

  • 9、蛮隶[mán lì ]

    1.由南方少数民族人充当的奴隶。

  • 10、鳗鲡[mán lí ]

    1.鳗鱼。又名白鳝﹑白鳗。鱼纲鳗鱼科。身体长形,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表面多黏液,上部灰黑色,下部白色,鳞细小,埋在皮肤下面。头尖,口大而宽阔,背鳍﹑臀鳍和尾鳍连在一起,无腹鳍。生活在淡水中,成熟后到海洋中产卵。捕食小动物。肉味鲜美。

蛮里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