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缂丝

  • [  kè sī  ] 
  • ㄎㄜˋ ㄙ
  • XAF XXG
  • 名词

缂丝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中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的一种工艺美术品,以细蚕丝为经,色彩丰富的蚕丝作纬,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也作“刻丝”,最早产生在我国宋代。

silk tapestry with cut designs;

引证解释

⒈  我国特有的丝织手工艺。又称刻丝。织造时,以细蚕丝为经,先架好经线,按照底稿在上面描出图画或文字的轮廓,然后对照底稿的色彩,用小梭子引着各种颜色的纬线,在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线交织,故纬丝不贯穿全幅,而经丝则纵贯织品。织成后,当空照视,其花纹图案,有如刻镂而成。始于 宋 代,主要产地为 苏州。参阅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国语辞典

⒈  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品。以彩色丝线交错织成。质地坚韧,色泽鲜艳,花纹图案有如雕刻。多织成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也作「刻丝」。

缂丝(ke si)同音词

  • 1、刻丝[kè sī ]

    同‘缂丝’。

  • 2、刻私[kè sī ]

    1.一意营私。

  • 3、克丝[kè sī ]

    1.即缂丝。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手工艺。

  • 4、客思[kè sī ]

    1.客中游子的思绪。

  • 5、客死[kè sǐ ]

    〈书〉死在他乡或外国:~异域。

  • 6、溘死[kè sǐ ]

    1.忽然而死。

  • 7、轲思[kē sī ]

    1.孟轲与子思的并称。

缂丝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