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平庸的四字成语(12个)

  • 1、

    拔类超群 [ bá lèi chāo qún ]

    释义:同“拔萃出类”。指高出众人。

    出处: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2、

    才疏学浅 [ cái shū xué qiǎn ]

    释义: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

  • 3、

    平淡无奇 [ píng dàn wú qí ]

    释义:奇:特殊的。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听起安老爷这几句话,说得也平淡无奇。”

  • 4、

    无所作为 [ wú suǒ zuò wéi ]

    释义:作为:作出成绩。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 5、

    庸庸碌碌 [ yōng yōng lù lù ]

    释义:庸:平庸。指平凡无奇。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三:“卿等居持衡秉鉴之任,宜在公平以辨别贤否,毋但庸庸碌碌充位而已。”

  • 6、

    拔丛出类 [ bá cóng chū lèi ]

    释义:犹言拔萃出类。指高出众人。

    出处:《宋书·孝义传·潘综》:“二子微猷,弥久弥芳。拔丛出类,景行朝阳。”

  • 7、

    碌碌无为 [ lù lù wú wéi ]

    释义: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録録(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8、

    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释义: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 9、

    平庸之辈 [ píng yōng zhī bèi ]

    释义:思想品质或成就完全不出色的或使人毫无印象的人,无足轻重的人,才疏者或平庸者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2章:“在农村这个天地里,他原来就不是平庸之辈。”

  • 10、

    平平庸庸 [ píng píng yōng yōng ]

    释义:寻常,凡庸,不高明

    出处:邓小平《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或者人民认为是个平平庸庸体现不出中国前途的班子,将来闹事的情形就还会很多很多,那就真正要永无宁日。”

  • 11、

    平平常常 [ píng píng cháng cháng ]

    释义:普普通通,不值得注意,缺乏魅力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5回:“可是数十年来也不过做了一个无功无过平平常常的女子。”

  • 12、

    普普通通 [ pǔ pǔ tōng tōng ]

    释义:指平常的,一般的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0回:“这一声,在别人听来只是普普通通的声气,不晓得什么道理,一进月英耳朵就宛如当头起个青天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