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紧张好的成语(142个)

  • 1、

    屏气敛息 [ bǐng qì liǎn xī ]

    释义: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出处: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 2、

    屏气慑息 [ bǐng qì shè xī ]

    释义:暂时止住了呼吸。形容心情紧张或注意力过于集中的情状。

    出处:唐·卢肇《上王仆射书》:“今乃不意遇圣君贤相,以仆射为日月照临,多士莫不屏气慑息。”

  • 3、

    诚惶诚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释义: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处: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 4、

    触目惊心 [ chù mù jīng xīn ]

    释义: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出处: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 5、

    喘息未定 [ chuǎn xī wèi dìng ]

    释义:急促的呼吸还没有平稳下来。指还没有休息、恢复的时间。喘息:呼吸急促。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七回:“方才进步,喘息未定,只见前面尘起,叫杀连天。”

  • 6、

    怛然失色 [ dá rán shī sè ]

    释义: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闻介马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人者怛然失色。”

  • 7、

    打草惊蛇 [ dǎ cǎo jīng shé ]

    释义: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 8、

    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释义: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 9、

    担惊受怕 [ dān jīng shòu pà ]

    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 10、

    胆裂魂飞 [ dǎn liè hún fēi ]

    释义: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 11、

    胆战心寒 [ dǎn zhàn xīn hán ]

    释义: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出处:《古今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怕的是城荒国破,常子是胆战心寒。”

  • 12、

    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释义: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13、

    动魄惊心 [ dòng pò jīng xīn ]

    释义: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14、

    胆颤心惊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释义: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 15、

    瞪目结舌 [ dèng mù jié shé ]

    释义: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出处:清·黄轩祖《游梁琐记·顾嘉蘅》:“群知为广文子,异而询之,瞪目结舌不能对。”

  • 16、

    瞪眼咋舌 [ dèng yǎn zé shé ]

    释义: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同“瞪目结舌”。

    出处:康濯《腊梅花·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但她们干那新鲜事儿的气魄很快就镇住了大家,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

  • 17、

    骇人听闻 [ hài rén tīng wén ]

    释义: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 18、

    寒毛卓竖 [ hán máo zhuó shù ]

    释义: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出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 19、

    寒心酸鼻 [ hán xīn suān bí ]

    释义: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 20、

    汗流浃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释义: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出处:《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 21、

    黑云压城城欲摧 [ hēi yún yā chéng chéng yù cuī ]

    释义:摧:毁坏。黑云密布在城的上空,好象要把城墙压塌似的。比喻恶势力一时嚣张造成的紧张局面。

    出处:唐·李贺《雁门太守行》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22、

    惶恐不安 [ huáng kǒng bù ān ]

    释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23、

    魂飞魄散 [ hún fēi pò sàn ]

    释义: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 24、

    寒心消志 [ hán xīn xiāo zhì ]

    释义:形容担心忧虑。同“寒心销志”。

    出处:《梁书·武帝纪下》:“联寒心消志,为日久矣,每当食投箸,方眠彻枕,独坐怀忧,愤慨申旦,非为一人,百姓故耳。”

  • 25、

    寒心销志 [ hán xīn xiāo zhì ]

    释义:形容担心忧虑。同“寒心消志”。

    出处:汉·邹阳《上书吴王》:“始孝文皇帝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

  • 26、

    汗流满面 [ hàn liú mǎn miàn ]

    释义: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出处:鲁迅《彷徨·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 27、

    惶惶不安 [ huáng huáng bù ān ]

    释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28、

    岌岌可危 [ jí jí kě wēi ]

    释义: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出处:《孟子·万章下》:“天下殆哉,岌岌乎!”

  • 29、

    急不可待 [ jí bù kě dài ]

    释义: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蛾》:“逆害饮食,但思鱼羹,而近地则无,百里外始可购致。时厮骑皆被差遣。生性纯孝,急不可待,怀赀独往。”

  • 30、

    急张拘诸 [ jí zhāng jū zhū ]

    释义:形容局促不安、紧张慌乱的样子。

    出处:

  • 31、

    剑拔弩张 [ jiàn bá nǔ zhāng ]

    释义: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出处: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法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 32、

    箭在弦上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 ]

    释义: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出处: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33、

    金鼓齐鸣 [ jīn gǔ qí míng ]

    释义: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出处:《吕氏春秋·不二》:“有金鼓,所以一耳。”

  • 34、

    紧锣密鼓 [ jǐn luó mì gǔ ]

    释义: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出处:刘绍棠《狼烟》:“绿树葱茏的太子镇里,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响。”

  • 35、

    噤若寒蝉 [ jìn ruò hán chán ]

    释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36、

    惊魂未定 [ jīng hún wèi dìng ]

    释义: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 37、

    惊愕失色 [ jīng è shī sè ]

    释义: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 38、

    惊弓之鸟 [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释义: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 39、

    惊心动魄 [ jīng xīng dòng pò ]

    释义: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40、

    惊恐万状 [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释义: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壮而莫支。”

  • 41、

    惊天动地 [ jīng tiān dòng dì ]

    释义: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42、

    兢兢业业 [ jīng jīng yè yè ]

    释义: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 43、

    局促不安 [ jú cù bù ān ]

    释义: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 44、

    急处从宽 [ jí chù cóng kuān ]

    释义:在紧急情况下并不紧张。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沙僧听说,厉声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细,果然急处从宽。’”

  • 45、

    箭拔弩张 [ jiàn bá nǔ zhāng ]

    释义: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出处: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六章:“大部分的时候是含精养锐的,必要时才一用力,正不必面红耳赤,箭拔弩张的。”

  • 46、

    焦眉愁眼 [ jiāo méi chóu yǎn ]

    释义:形容忧虑愁苦的表情。

    出处:艾芜《山峡中》:“野猫子作出焦眉愁眼的样子,一面就摸着她的足,叹气。”

  • 47、

    刻不容缓 [ kè bù róng huǎn ]

    释义: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帝王即位,即是好日,兼官历又吉,何疑?事不容缓。”

  • 48、

    恐慌万状 [ kǒng huāng wàn zhuàng ]

    释义: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

    出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现在还传为笑谈的所谓‘十分动摇’、‘恐慌万状’两句话。”

  • 49、

    恐后争先 [ kǒng hòu zhēng xiān ]

    释义: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8回:“他却横冲直撞,恐后争先。”

  • 50、

    口不择言 [ kǒu bù zé yán ]

    释义: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出处:《北史·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 51、

    泪如泉涌 [ lèi rú quán yǒng ]

    释义:眼泪象泉水一样直往外涌。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出处:唐·刘损《愤惋诗三首(其三)》“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 52、

    泪如雨下 [ lèi rú quán yǒng ]

    释义: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回:“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 53、

    理屈词穷 [ lǐ qū cí qióng ]

    释义: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 54、

    栗栗危惧 [ lì lì wēi jù ]

    释义:栗栗:发抖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书·汤浩》:“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 55、

    毛发倒竖 [ máo fā dǎo shù ]

    释义:倒竖:尾端朝上直立。汗毛、头发都竖起来。①比喻怒不可遏。②形容很害怕,很紧张。亦作“毛发皆竖”、“毛发尽竖”、“毛发为竖”。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0回:“腾读毕,毛发倒竖,咬牙嚼舌,满口流血。”

  • 56、

    捏一把汗 [ niē yī bǎ hàn ]

    释义: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4回:“范訇等在关上,看见督戎追斐豹,慌捏一把汗。”

  • 57、

    怒不可遏 [ nù bù kě è ]

    释义: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 58、

    弩张剑拔 [ nǔ zhāng jiàn bá ]

    释义:比喻雄健。亦作“剑拔弩张”。

    出处:明丰道生《真赏斋赋》:“昔者周穆巡狩,至乎坛山,吉日癸巳,亲题材石间,弩张剑拔,虎跳龙盘。”

  • 59、

    迫在眉睫 [ pò zài méi jié ]

    释义: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出处:《庄子·庚桑楚》:“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列子·仲尼》:“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

  • 60、

    欺软怕硬 [ qī ruǎn pà yìng ]

    释义: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点催首放富差贫,保上户欺软怕硬。”

形容紧张好的词语(4个)

  • 大汗涔涔形容因天气炎热或心情紧张而导致浑身汗流如注的样子。
  • 汗出如渖渖:汁液。满身汗水。形容天气炎热或心情极度紧张而导致浑身冒汗的现象。
  • 毛发为竖汗毛、头发都竖起来。形容愤怒的样子。也形容非常害怕、紧张。
  • 热汗涔涔形容因天气炎热或心情紧张而导致浑身汗流如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