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气势壮观的成语(77个)

  • 1、

    百发百中 [ bǎi fā bǎi zhòng ]

    释义: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 2、

    大气磅礴 [ dà qì páng bó ]

    释义:形容气势浩大。

    出处:荀况《荀子 性恶》:“杂能旁魄而无用。”

  • 3、

    大张旗鼓 [ dà zhāng qí gǔ ]

    释义:张:陈设,展示;旗鼓:旗帜和战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

    出处:清 张春帆《宦海》:“李参戎带着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便大张旗鼓,排齐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

  • 4、

    单枪匹马 [ dān qiāng pí mǎ ]

    释义: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出处: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 5、

    倒海翻江 [ dǎo hǎi fān jiāng ]

    释义: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出处:宋·陆游《夜宿阳山矶》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 6、

    地动山摇 [ dì dòng shēn yáo ]

    释义: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奏议集·一二·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从此灾祸自此而始。”

  • 7、

    顶天立地 [ dǐng tiān lì dì ]

    释义: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安吉州道场无庵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更来这里觅个甚么?”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 8、

    对答如流 [ duì dá rú liú ]

    释义: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出处:《北史·李孝伯传》:“风容闲雅,应答如流。”

  • 9、

    地覆天翻 [ dì fù tiān fān ]

    释义: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出处:唐·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 10、

    翻天覆地 [ fān tiān fù dì ]

    释义: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

    出处:唐·刘商《胡茄十八拍》诗:“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 11、

    翻江倒海 [ fān jiāng dǎo hǎi ]

    释义:原形容雨势大,后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出处:宋·陆游《夜宿阳山矶》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 12、

    飞檐走壁 [ fēi yán zǒu bì ]

    释义: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且说时迁是个飞檐走壁的人,不从正路入城,夜间越墙而过。”

  • 13、

    奋不顾身 [ fèn bù gù shēn ]

    释义: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 14、

    风平浪静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释义: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 15、

    豪言壮语 [ háo yán zhuàng yǔ ]

    释义: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出处:明·焦竑《玉堂丛语·一·文学·丘濬》:“(丘濬)即席联句,动辄数百言。豪言警语,如壮涛激浪,飞雪走雷,去触山而迸发。”

  • 16、

    浩浩荡荡 [ hào hào dàng dàng ]

    释义: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出处:《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夫际涯。”

  • 17、

    回山倒海 [ huí shān dǎo hǎi ]

    释义: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出处:《魏书·高闾传》:“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而盱眙小城,攻而弗克。”

  • 18、

    坚强不屈 [ jiān qiáng bù qū ]

    释义: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出处:荀况《荀子·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 19、

    惊天动地 [ jīng tiān dòng dì ]

    释义: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20、

    口若悬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释义: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 21、

    夸夸其谈 [ kuā kuā qí tán ]

    释义: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 22、

    雷霆万钧 [ léi tíng wàn jūn ]

    释义: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出处:汉·贾山《至言》:“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 23、

    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

    释义: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出处:《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 24、

    铺天盖地 [ pū tiān gài dì ]

    释义: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

    出处: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 25、

    气冲牛斗 [ qì chōng niú dǒu ]

    释义: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出处: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牛斗,誓将真节报君仇。”

  • 26、

    气贯长虹 [ qì guàn cháng hóng ]

    释义:贯:贯穿。正义的精神直上高空,穿过彩虹。形容精神极其崇高,气概极其豪壮。

    出处:《礼记·聘义》:“气如白虹,天也。”

  • 27、

    气壮山河 [ qì zhuàng shān hé ]

    释义: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出处:族高辰象,气壮河山,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唐·张说《孔补阙集市》

  • 28、

    气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释义: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出处: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 29、

    气息奄奄 [ qì xī yān yān ]

    释义: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乞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30、

    气象万千 [ qì xiàng wàn qiān ]

    释义: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31、

    千军万马 [ qiān jūn wàn mǎ ]

    释义: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出处:《南史·陈庆之传》:“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 32、

    气吞宇宙 [ qì tūn yǔ zhòu ]

    释义:犹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出处:《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李太原喘喘余息,犹气吞宇宙,可诟骂之。”

  • 33、

    气吞湖海 [ qì tūn hú hǎi ]

    释义:犹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出处:清·查慎行《送田间先生归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诗:“气吞湖海豪犹昔,老阅沧桑骨已仙。”

  • 34、

    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释义: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 35、

    舍己为人 [ shě jǐ wèi rén ]

    释义: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 36、

    声势浩大 [ shēng shì hào dà ]

    释义: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不过声势浩大罢了。”

  • 37、

    势不可挡 [ shì bù kě dǎng ]

    释义: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出处:《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 38、

    万马奔腾 [ wàn mǎ bēn téng ]

    释义:成千上万匹刀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钱多处白丁横带》:“空中如万马奔腾,树杪似千军拥沓。”

  • 39、

    无精打采 [ wú jīng dǎ cǎi ]

    释义: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小红待要过去,又不敢过去,只得悄悄向潇湘馆,取了喷壶而回,无精打采,自向房内躺着。”

  • 40、

    无所畏惧 [ wú suǒ wèi jù ]

    释义: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出处: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魏书·董绍传》

  • 41、

    无边无际 [ wú biān wú jì ]

    释义: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出处:清·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 42、

    掀天揭地 [ xiān tiān jiē dì ]

    释义:可以撼动天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

    出处:宋 辛斆《后序》:“莱公两朝大臣,勋业之盛,掀天揭地。”

  • 43、

    星驰电走 [ xīng chí diàn zǒu ]

    释义:驰:奔驰;走:跑。象星疾驰,如电急闪。形容极其迅速。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楔子:“腿上无毛嘴有髭,星驰电走不违时,沿河两岸长巡哨,以此加为排岸司。”

  • 44、

    汹涌澎湃 [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释义: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 45、

    一步登天 [ yī bù dēng tiān ]

    释义:登:上。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出处:清·徐珂《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当监临,斯文扫地。”

  • 46、

    一成一旅 [ yī chéng yī lǚ ]

    释义:成:古时以方圆十里为一成;旅:古时以兵士五百人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单薄。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

  • 47、

    一蹶不振 [ yī jué bù zhèn ]

    释义: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出处:汉·刘向《说苑·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 48、

    一落千丈 [ yī luò qiān zhàng ]

    释义:原指琴声陡然降落。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出处: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 49、

    一日千里 [ yī rì qiān lǐ ]

    释义: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出处:《庄子·秋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史记·刺客列传》:“臣闻骐骥盛壮之时,—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驾马先之。”

  • 50、

    一泻千里 [ yī xiè qiān lǐ ]

    释义: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出处: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 51、

    移山倒海 [ yí shān dǎo hǎi ]

    释义:搬动大山,翻倒大海。比喻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雄伟气概。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6回:“善能移山倒海,惯能撒豆成兵。”

  • 52、

    一泻百里 [ yī xiè bǎi lǐ ]

    释义: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同“一泻千里”。

    出处:唐·韩愈《贞女峡》诗:“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 53、

    宾客如云 [ bīn kè rú yún ]

    释义: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九:“又制下布衣一袭,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铅华,穿着布素,闭门念佛;虽宾客如云,此日断不接见,以此为常。”

  • 54、

    高谈阔论 [ gāo tán kuò lùn ]

    释义: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出处: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倚仗着高谈阔论,全用些野狐涎,扑子弟、打郎君。”

  • 55、

    怀山襄陵 [ huái shān xiāng líng ]

    释义:指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

    出处:《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 56、

    流星赶月 [ liú xīng gǎn yuè ]

    释义:象流星追赶月亮一样。形容行动迅速。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那一顿如流星赶月,风卷残云,吃得罄尽。”

  • 57、

    零零星星 [ líng líng xīng xīng ]

    释义:零碎的,少量的。形容零散而不完整。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4卷:“于大郊见杨化零零星星收下好些包数银子,却不知有多少,心中动了火,思想要谋他的。”

  • 58、

    每况愈下 [ měi kuàng yù xià ]

    释义: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出处:《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

  • 59、

    气壮胆粗 [ qì zhuàng dǎn cū ]

    释义:气势壮、胆量大。形容无所畏惧。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她的那点聪明根本不在何玉凤之下,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此时转比何玉凤来的气壮胆粗。”

  • 60、

    气壮河山 [ qì zhuàng hé shān ]

    释义: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同“气壮山河”。

    出处:唐·张说《序》:“族高辰象,气壮河山,神作铜钩,天开金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