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四字成语(21个)

  • 1、

    勃然大怒 [ bó rán dà nù ]

    释义: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出处: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 2、

    措手不及 [ cuò shǒu bù jí ]

    释义:措手:着手处理。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咱今晚间,领着百十骑人马,偷营动寨,走一遭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 3、

    冲冠发怒 [ chōng guàn fā nù ]

    释义:形容极为愤怒。

    出处: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凡献艺者,岂自疑于无必。冲冠发怒,扬鞭气逸,引满雷砰,腾凌飙疾,皆穷百中之妙,尽由一孔而出,乃知来者之艺,盖亦前人之匹。”

  • 4、

    惶恐不安 [ huáng kǒng bù ān ]

    释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5、

    惊魂未定 [ jīng hún wèi dìng ]

    释义: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 6、

    惊弓之鸟 [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释义: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 7、

    急不可耐 [ jí bù kě nài ]

    释义: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六个人刚刚坐定,胡统领已急不可耐,头一个开口就说:‘我们今日非往常可比,须大家尽兴一乐。’”

  • 8、

    恼羞成怒 [ nǎo xiū chéng nù ]

    释义: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 9、

    怒发冲冠 [ nù fà chōng guān ]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10、

    怒火中烧 [ nù huǒ zhōng shāo ]

    释义:怒气象火一样在心中燃烧。形容怀着极大的愤怒。

    出处: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 11、

    气急败坏 [ qì jí bài huài ]

    释义: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陆续过渡,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

  • 12、

    手忙脚乱 [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

    释义: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 13、

    心惊肉跳 [ xīn jīng ròu tiào ]

    释义: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 14、

    坐立不安 [ zuò lì bù ān ]

    释义: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 15、

    草木皆兵 [ cǎo mù jiē bīng ]

    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16、

    狂风怒号 [ kuáng fēng nù háo ]

    释义: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出处: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17、

    毛骨悚然 [ máo gǔ sǒng rán ]

    释义: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 18、

    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释义: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 19、

    慌手慌脚 [ huāng shǒu huāng jiǎo ]

    释义:形容动作忙乱。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这时候我看着也是吓的慌手慌脚的了。”

  • 20、

    惊慌失措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释义: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 21、

    疑神疑鬼 [ yí shén yí guǐ ]

    释义:这也怀疑,那也怀疑。形容非常多疑。

    出处:明 徐光启《钦奉明旨条画屯田疏》:“盖妄信流传谓戾气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