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么办用一个成语形容(26个)

  • 1、

    爱莫能助 [ ài mò néng zhù ]

    释义: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 2、

    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释义: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处:《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 3、

    措手不及 [ cuò shǒu bù jí ]

    释义:措手:着手处理。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咱今晚间,领着百十骑人马,偷营动寨,走一遭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 4、

    何去何从 [ hé qù hé cóng ]

    释义: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儿,走向哪儿。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 5、

    进退两难 [ jǐn tuì liǎng nán ]

    释义: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

    出处:宋·李靖《卫公兵法》:“凡攻城之兵……进退又难,前既不得上城,退则其师逼追。”

  • 6、

    迫不得已 [ pò bù dé yǐ ]

    释义: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出处:《汉书·王莽传上》:“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 7、

    黔驴技穷 [ qián lǘ jì qióng ]

    释义: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出处: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 8、

    若无其事 [ ruò wú qí shì ]

    释义: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 9、

    手忙脚乱 [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

    释义: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 10、

    手足无措 [ shǒu zú wú cuò ]

    释义: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11、

    束手无策 [ shù shǒu wú cè ]

    释义: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元·无名氏《宋季三朝政要》:“(秦)桧死而逆亮(金主完颜亮)南牧,孰不束手无策。”

  • 12、

    望洋兴叹 [ wàng yáng xīng tàn ]

    释义: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 13、

    无能为力 [ wú néng wéi lì ]

    释义: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

  • 14、

    无所措手足 [ wú suǒ cuò shǒu zú ]

    释义: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15、

    无所适从 [ wú suǒ shì cóng ]

    释义: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宋·姚宽《西溪从语》卷上:“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 16、

    无所措手 [ wú suǒ cuò shǒu ]

    释义: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同“无所错手足”。

    出处:《宋史·韩琦传》:“迨置市易务,而小商细民,无所措手。”

  • 17、

    心惊胆战 [ xīn jīng dǎn zhàn ]

    释义: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18、

    一筹莫展 [ yī chóu mò zhǎn ]

    释义: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处:《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 19、

    优哉游哉 [ yōu zāi yóu zāi ]

    释义:指生活悠闲自在。

    出处:《诗经·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 20、

    莫衷一是 [ mò zhōng yī shì ]

    释义: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 21、

    惊慌失措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释义: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 22、

    无计可施 [ wú jì kě shī ]

    释义:计:策略、办法;施:施展。没有办法可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允日:‘贼臣董卓,将欲篡位,朝中文武,无计可施。’”

  • 23、

    无可奈何 [ wú kě nài hé ]

    释义: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弛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

  • 24、

    心惊胆颤 [ xīn jīng dǎn chàn ]

    释义: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出处:《秦并六国平话》上卷:“城前发喊,惊得赵王心惊胆颤,文武诸将仓皇无计。”

  • 25、

    踌躇不定 [ chóu chú bù dìng ]

    释义:犹豫不决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

  • 26、

    徘徊不前 [ pái huái bù qián ]

    释义:徘徊:来回地行走。犹豫不决,停步不前。比喻总在一个地点不能前进

    出处:成仿吾《长征回忆录》:“林彪又消极抗令,徘徊不前,受到军委的严厉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