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人生哲理的成语(32个)

  • 1、

    百闻不如一见 [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

    释义: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 2、

    不二法门 [ bù èr fǎ mén ]

    释义: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出处:《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 3、

    不可思议 [ bù kě sī yì ]

    释义: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出处:《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 4、

    当头棒喝 [ dāng tóu bàng hè ]

    释义: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 5、

    东山再起 [ dōng shān zài qǐ ]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处:《晋书·谢安传》

  • 6、

    汗牛充栋 [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释义: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出处: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 7、

    狐假虎威 [ hú jiǎ hǔ wēi ]

    释义: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8、

    虎踞龙蟠 [ hǔ jù lóng pán ]

    释义: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出处:宋·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词:“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 9、

    九牛二虎之力 [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

    释义: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出处:元·郑德辉《三战吕布》楔子:“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 10、

    经验之谈 [ jīng yàn zhī tán ]

    释义:言谈有实践作为根据、切实、可靠。

    出处:巴金《寒夜》:“‘钟老这是经验之谈啊!’小潘大声笑着说。”

  • 11、

    刻舟求剑 [ kè zhōu qiú jiàn ]

    释义: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12、

    快刀斩乱麻 [ kuài dāo jiǎn luàn má ]

    释义: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出处:《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 13、

    驴唇不对马嘴 [ lǘ chún bù duì mǎ zuǐ ]

    释义: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9卷:“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十转五绕你从朝。”

  • 14、

    日久见人心 [ rì jiǔ jiàn rén xīn ]

    释义:日子长了,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为人怎样。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却不是完全名节一个贤宰相,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做好人么?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

  • 15、

    天花乱坠 [ tiān huā luàn zhuì ]

    释义: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出处:《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 16、

    拖泥带水 [ tuō ní dài shuǐ ]

    释义: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出处:宋《碧岩录》卷一:“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惶。”宋·释道元《五灯会元》:“狮子翻身,拖泥带水。”

  • 17、

    五十步笑百步 [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

    释义: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18、

    心直口快 [ xīn zhí kǒu kuài ]

    释义: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出处: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 19、

    阳奉阴违 [ yáng fèng yīn wéi ]

    释义: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亦曾当面劝过他,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也就奈何他不得。”

  • 20、

    有志者事竟成 [ 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

    释义: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21、

    欲速则不达 [ yù sù zé bù dá ]

    释义: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22、

    约定俗成 [ yuè dìng sú chéng ]

    释义: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出处:《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 23、

    真金不怕火炼 [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iàn ]

    释义: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15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

  • 24、

    自相矛盾 [ zì xiāng máo dùn ]

    释义: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 25、

    醉翁之意不在酒 [ 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 ]

    释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出处:宋·欧阳修《醉瓮亭记》:“醉瓮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26、

    真金不怕火 [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

    释义: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

    出处:高晓声《大好人江坤大》:“姓刘的说要调查,你就陪他去,真金不怕火,查好了!”

  • 27、

    不三不四 [ bù sān bù sì ]

    释义: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 28、

    草木皆兵 [ cǎo mù jiē bīng ]

    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29、

    鹬蚌相争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

    释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处: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 30、

    画蛇添足 [ huà shé tiān zú ]

    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 31、

    咬文嚼字 [ yǎo wén jiáo zì ]

    释义: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 32、

    醉翁之意 [ zuì wēng zhī yì ]

    释义:之:的;意:意趣。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