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秋寒冷的成语(109个)

  • 1、

    冰雪严寒 [ bīng xuě yán hán ]

    释义: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出处: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 2、

    橙黄橘绿 [ chéng huáng jú lǜ ]

    释义:指秋季景物。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3、

    春生秋杀 [ chūn shēng qiū shā ]

    释义: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出处:唐·白居易《贺杀贼表》:“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临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载之德,顺春生秋杀之令。”

  • 4、

    春花秋月 [ chūn huā qiū yuè ]

    释义: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5、

    春华秋实 [ chūn huá qiū shí ]

    释义: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出处:《后汉书》第五十二卷:“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

  • 6、

    春蛙秋蝉 [ chūn wā qiū chán ]

    释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出处:晋·杨泉《物理论》:“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舌而已。”

  • 7、

    唇亡齿寒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释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8、

    草木萧疏 [ cǎo mù xiāo shū ]

    释义: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出处:《晋祠》:“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 9、

    橙黄桔绿 [ chéng huáng jú lǜ ]

    释义: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 10、

    春去秋来 [ chūn qù qiū lái ]

    释义: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出处:明·刘基《大堤曲》:“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 11、

    唇揭齿寒 [ chún jiē chǐ hán ]

    释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同“唇亡齿寒”。

    出处:

  • 12、

    唇竭齿寒 [ chún jié chǐ hán ]

    释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处:《庄子·胠箧》:“故曰,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 13、

    滴水成冰 [ dī shuǐ chéng bīng ]

    释义: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 14、

    风刀霜剑 [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

    释义:寒风象刀,严霜象剑。形容气候寒冷,刺人肌肤。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林黛玉的《葬花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 15、

    风雨交加 [ fēng yǔ jiāo jiā ]

    释义: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出处: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 16、

    风雪交加 [ fēng xuě jiāo jiā ]

    释义:风和雪同时袭来。

    出处:元 程文海《浣溪沙 题湘水行吟》词:“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

  • 17、

    风雨凄凄 [ fēng yǔ qī qī ]

    释义: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 18、

    寒蝉凄切 [ hán chán qī qiè ]

    释义: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出处:晋·陆云《陆清河集·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去暮,临河徘徊。’”

  • 19、

    红衰翠减 [ hóng shuāi cuì jiǎn ]

    释义:红:指花;翠:指绿叶。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

    出处:宋·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 20、

    寒冬腊月 [ hán dōng là yuè ]

    释义: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处: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 21、

    寒风侵肌 [ hán fēng qīn jī ]

    释义:形容天气寒冷。

    出处:

  • 22、

    华星秋月 [ huá xīng qiū yuè ]

    释义: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出处:

  • 23、

    金风送爽 [ jīn fēng sòng shuǎng ]

    释义: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出处:鲁迅《孔诞祝圣言感》:“金风送爽,凉露惊秋。”

  • 24、

    金风玉露 [ jīn fēng yù lù ]

    释义:泛指秋天的景物。

    出处: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 25、

    饥冻交切 [ jī dòng jiāo qiē ]

    释义: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出处:宋·洪迈《夷坚丙志·鱼肉道人》:“父母欲其死,置于室一隅,饥冻交切,然竟不死。”

  • 26、

    饥寒交切 [ jī hán jiāo qiē ]

    释义: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出处:宋·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 27、

    良辰美景 [ liáng chén měi jǐng ]

    释义: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出处: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 28、

    料峭春寒 [ liào qiào chūn hán ]

    释义: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 29、

    林寒洞肃 [ lín hán dòng sù ]

    释义: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出处:北朝后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30、

    落叶知秋 [ luò yè zhī qiū ]

    释义: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叶落知秋,举一明三。”《续灯传录》:“弦动别曲,叶落知秋。”

  • 31、

    蚍蜉撼树 [ pí fú hàn shù ]

    释义: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出处: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32、

    凄风苦雨 [ qī fēng kǔ yǔ ]

    释义:凄风:寒冷的风;苦雨:久下成灾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出处:《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 33、

    凄风冷雨 [ qī fēng lěng yǔ ]

    释义:凄风:寒冷的风;冷雨:冰冷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出处:《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 34、

    秋风落叶 [ qiū fēng luò yè ]

    释义: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出处:宋·洪迈《夷坚志·齐先生》:“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 35、

    秋高马肥 [ qiū gāo mǎ féi ]

    释义: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出处:宋·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三:“臣恐秋高马肥,虏必再至,以责前约。”

  • 36、

    秋收冬藏 [ qiū shōu dōng cáng ]

    释义: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 37、

    秋高气和 [ qiū gāo qì hé ]

    释义: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 38、

    秋高气肃 [ qiū gāo qì sù ]

    释义: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

    出处:宋·张抡《醉落魄·咏秋》词之四:“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

  • 39、

    秋行夏令 [ qiū xíng xià líng ]

    释义: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出处: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

  • 40、

    社燕秋鸿 [ shè yàn qiū hóng ]

    释义: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出处:

  • 41、

    十冬腊月 [ shí dōng là yuè ]

    释义: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59回:“十冬腊月喝凉水,临死埋在灶火坑。”

  • 42、

    缩手缩脚 [ suō shǒu suō jiǎo ]

    释义: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喊了许久,店家方拿了一盏灯,缩手缩脚的进来,嘴里还喊道:'好冷呀!'”

  • 43、

    岁暮天寒 [ suì mù tiān hán ]

    释义: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出处:

  • 44、

    霜气横秋 [ shuāng qì héng qiū ]

    释义:霜:秋霜。气:志气。比喻志气凛然,像秋霜一样严峻。

    出处:

  • 45、

    天寒地冻 [ tiān hán dì dòng ]

    释义: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五回:“目今天寒地冻,军马难以久住,权且回山。”

  • 46、

    天朗气清 [ tiān lǎng qì qīng ]

    释义: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47、

    天凝地闭 [ tiān níng dì bì ]

    释义: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出处:《晋书·张协传》:“天凝地闭,风厉霜飞。”

  • 48、

    望秋先零 [ wàng qiū xiān líng ]

    释义: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语言》:“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

  • 49、

    梧桐一叶落 [ wú tóng yī yè luò ]

    释义:梧桐落叶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出处:

  • 50、

    嘘寒问暖 [ xū hán wèn nuǎn ]

    释义:嘘寒: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出处:冰心《关于女人 我最尊敬体贴她们》:“孩子们安静听话,太太笑脸相迎,嘘寒问暖。”

  • 51、

    雪窖冰天 [ xuě jiào bīng tiān ]

    释义: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出处:《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 52、

    雪虐风饕 [ xuě nüè fēng tāo ]

    释义: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 53、

    西风残照 [ xī fēng cán zhào ]

    释义: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出处:唐·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 54、

    西风落叶 [ xī fēng luò yè ]

    释义: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出处: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 55、

    叶落知秋 [ yè luò zhī qiū ]

    释义: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叶落知秋,举一明三。”《续灯传录》:“弦动别曲,叶落知秋。”

  • 56、

    一日三秋 [ yī rì sān qiū ]

    释义: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出处:《诗经·王风·采莲》:“彼采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57、

    一叶知秋 [ yī yè zhī qiū ]

    释义: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 58、

    一扫而光 [ yī sǎo ér guāng ]

    释义:一下子就扫除干净。

    出处:宋·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 59、

    一叶报秋 [ yī yè bào qiū ]

    释义: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同“一叶知秋”。

    出处:唐·鲍溶《始见二毛》诗:“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唐·柳氏《杨柳枝》词:“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 60、

    盈盈秋水 [ yíng yíng shuǐ qiū ]

    释义: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形容秋寒冷的词语(2个)

  • 八声甘州1.词牌名。又叫《甘州》﹑《潇潇雨》。双调平韵﹐九十五至九十八字﹐共有七体。本唐时教坊大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为词牌。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属仙吕宫。北曲字数﹑格律与词牌字句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而与北曲略同,用作过曲。
  • 一年四季1.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用指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