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对社会不满的成语(38个)

  • 1、

    哀鸿遍野 [ āi hóng biàn yě ]

    释义: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出处:《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 2、

    暗无天日 [ àn wú tiān rì ]

    释义:形容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老龙船户》:“剖腹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

  • 3、

    逼上梁山 [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

    释义: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 4、

    不白之冤 [ bù bái zhī yuān ]

    释义: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二回:“咺之逃,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伸不白之冤耳!”

  • 5、

    逼良为娼 [ bī liáng wéi chāng ]

    释义:①指强迫良家妇女卖淫。②比喻被迫做某件坏事。

    出处:《文汇报》1989.5.28:“反映的文艺作品,从古到今可谓车载船装,数不胜数。”

  • 6、

    惨无人道 [ cǎn wú rén dào ]

    释义:惨:狠毒,残暴。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出处: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杀伤我人民,系累我妇孺,惨无人道。”

  • 7、

    打家劫舍 [ dǎ jiā jié shè ]

    释义:劫:强抢;舍:住房。指成帮结伙到人家里抢夺财物。

    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见俫子撅天扑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杀人贼。”

  • 8、

    愤世嫉俗 [ fèn shì jí sú ]

    释义: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出处:唐·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 9、

    忿世嫉俗 [ fèn shì jí sú ]

    释义: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尊至者,不平恒继之,忿世嫉俗,发为巨震,与对跖之徒争衡。”

  • 10、

    官逼民反 [ guān bī mín fǎn ]

    释义: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广西事情一半是官逼民反。正经说起来,三天亦说不完。”

  • 11、

    怀才不遇 [ huái cái bū yù ]

    释义:怀:怀藏;才:才能。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多指屈居微贱而不得志。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显通,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

  • 12、

    鸡鸣狗盗 [ jī míng gǒu dào ]

    释义: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 13、

    江河日下 [ jiāng hé rì xià ]

    释义: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出处:清·郑燮《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清·宗山《词学集成序》:“词之为道,自李唐沿及两宋,滥觞厥制,渐至纷纭歧出,有江河日下之慨。”

  • 14、

    落草为寇 [ luò cǎo wéi kòu ]

    释义:寇:盗贼。旧指逃入山林做强盗。

    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三折:“某今在这宜秋山虎头寨,落草为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 15、

    巧取豪夺 [ qiǎo qǔ háo duó ]

    释义:巧取:软骗;豪夺:强抢。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出处:宋·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 16、

    人心不古 [ rén xīn bù gǔ ]

    释义: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旧时指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五回:“奈近来人心不古,都尚奢华。”

  • 17、

    生不逢时 [ shēng bù féng shí ]

    释义: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出处:《诗·大雅·桑柔》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 18、

    十室九空 [ shí shì jiǔ kōng ]

    释义:室:人家。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

    出处:《抱朴子·用刑》:“徐福出而重号淘之仇,赵高入而屯豺狼之党,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19、

    食不果腹 [ shí bù guǒ fù ]

    释义:果:充实,饱。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出处:《庄子·逍遥游》:“適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和州刘录事者,大历中罢官居和州旁县,食兼数人,尤能食鲙,常言鲙味未尝果腹。”

  • 20、

    世风日下 [ shì fēng rì xià ]

    释义:指社会风气一天不如一天。

    出处:清 秋瑾《致秋誉章书》:“我国世风日下,亲戚尚如此,况友乎?”

  • 21、

    世态炎凉 [ shì tài yán liáng ]

    释义: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四折:”也索把世态炎凉,心中暗忖。”

  • 22、

    时日曷丧 [ shí rì hé sàng ]

    释义:表示誓不与其共存。形容痛恨到极点。

    出处:语出《书·汤誓》“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孔传:“众下相率为怠情,不与上和合,比桀于日,曰:‘是日何时丧,我与汝俱亡!’欲杀身以丧桀。”

  • 23、

    替天行道 [ tì tiān xíng dào ]

    释义: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你山上头领,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

  • 24、

    天怒人怨 [ tiān nù rén yuàn ]

    释义: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 25、

    纨绔子弟 [ wán kù zǐ dì ]

    释义:纨裤:细绢裤。衣着华美的年轻人。旧时指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出处:《汉书·叙传上》:“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裤之间,非其好也。”《宋史·鲁宗道传》:“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耶?”

  • 26、

    衣不蔽体 [ yī bù bì tǐ ]

    释义: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当初坟堂中教授村童,衣不蔽体,食不充口。”

  • 27、

    一穷二白 [ yī qióng èr bái ]

    释义: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出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 28、

    一团漆黑 [ yī tuán qī hēi ]

    释义: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出处:陈登科《破壁记》:“这时候,突然狂风大作,一片乌云飞也似地扑来,把月亮吞没了,山冲里顿时一团漆黑。”

  • 29、

    怨声载道 [ yuàn shēng zài dào ]

    释义:载:充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出处:《诗比·大雅·生民》:“实覃实訏,厥声载路。”《后汉书·李固传》:“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 30、

    避世绝俗 [ bì shì jué sú ]

    释义: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出处:《庄子·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晋书·华轶传》:“栖情玄远,确然绝俗。”

  • 31、

    豺狼当道 [ chái láng dāng dào ]

    释义:当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出处:《汉书·孙宝传》:“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

  • 32、

    民不聊生 [ mín bù liáo shēng ]

    释义: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出处:《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 33、

    民怨沸腾 [ mín yuàn fèi téng ]

    释义:人民的怨声就象开水在翻滚一样。形容人民对腐败黑暗的反动统治怨恨到了极点。

    出处: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二十八:“自古大兵大役,未有不民怨沸腾,丧国亡身者。”

  • 34、

    贪官污吏 [ tān guān wū lì ]

    释义:贪赃枉法的官吏。

    出处: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一应贪官污吏,准许先斩后闻。”

  • 35、

    悲观厌世 [ bēi guān yàn shì ]

    释义:厌世:厌弃人世。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颓丧,厌弃人世。

    出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们的作品就只是暴露黑暗,被称为‘暴露文学’,还有简直是专门宣传悲观厌世的。”

  • 36、

    遁世离俗 [ dùn shì lí sú ]

    释义:指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出处:《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 37、

    生不如死 [ shēng bù rú sǐ ]

    释义:活着还不如死去。指人的处境十分恶劣

    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十回:“奈因阳世三间,没有我脚踏之地,是生不如死!”

  • 38、

    杀富济贫 [ shā fù jì pín ]

    释义:杀掉那些为富不仁的人,向穷人提供救济和帮助

    出处:冯德英《苦菜花》第二章:“远近闻名的神枪手于得海带领着他们,杀富济贫,替穷人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