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大雪美景的成语(144个)

  • 1、

    傲霜斗雪 [ ào shuāng dòu xuě ]

    释义: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 2、

    傲雪凌霜 [ ào xuě líng shuāng ]

    释义: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出处: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 3、

    傲雪欺霜 [ ào xuě qī shuāng ]

    释义: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梅花云:我这梅花……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凌霜夺第一。”

  • 4、

    冰天雪窖 [ bīng tiān xuě jiào ]

    释义:形容极为寒冷。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时反惮劳乎?’”

  • 5、

    冰雪严寒 [ bīng xuě yán hán ]

    释义: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出处: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 6、

    春冰虎尾 [ chūn bīng hǔ wěi ]

    释义: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7、

    餐风啮雪 [ cān fēng niè xuě ]

    释义: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

    出处:明·张景《飞丸记·月下伤怀》:“一痛爷娘,餐风啮雪;二伤姑妈,替死超生。”

  • 8、

    餐风茹雪 [ cān fēng rú xuě ]

    释义: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

    出处:贺宜《序言》:“作品热情地歌颂了这些搬山填谷、餐风茹雪的建设者的艰辛劳动,和他们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无限忠诚尽职。”

  • 9、

    沉冤莫雪 [ chén yuān mò xuě ]

    释义: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雪:无法昭雪。长期得不到昭雪的冤屈。

    出处:唐·于逖《灵应传》:“潜遁幽岩,沉冤莫雪。”

  • 10、

    滴水成冰 [ dī shuǐ chéng bīng ]

    释义: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 11、

    冬裘夏葛 [ dōng qiú xià gě ]

    释义: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出处:《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 12、

    冬温夏清 [ dōng wēn xià qīng ]

    释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出处: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 13、

    鹅毛大雪 [ é máo dà xuě ]

    释义: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处: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 14、

    飞鸿印雪 [ fēi hóng yìn xuě ]

    释义: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 15、

    风花雪月 [ fēng huā xuě yuè ]

    释义: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出处: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 16、

    风雪交加 [ fēng xuě jiāo jiā ]

    释义:风和雪同时袭来。

    出处:元 程文海《浣溪沙 题湘水行吟》词:“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

  • 17、

    纷纷洋洋 [ fēn fēn yáng yáng ]

    释义:形容雪花或似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同“纷纷扬扬”。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三回:“是夜刮起东北风,浓云密布,纷纷洋洋,降下一天大雪。”

  • 18、

    粉妆玉砌 [ fěn zhuāng yù qì ]

    释义:用白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

    出处:《第一场雪》:“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 19、

    风霜雨雪 [ fēng shuāng yǔ xuě ]

    释义: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

    出处:元·马致远《黄梁梦》第四折:“一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

  • 20、

    寒蝉凄切 [ hán chán qī qiè ]

    释义: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出处:晋·陆云《陆清河集·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去暮,临河徘徊。’”

  • 21、

    洪炉点雪 [ hóng lú diǎn xuě ]

    释义: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出处:宋·王质《雪山集·大慧禅师正法眼藏序》:“余夜宿金山之方丈,不得寤,信手而抽几案文书,得此阅之,至洪炉点雪,恍然非平时之境。”

  • 22、

    火树银花 [ huǒ shù yín huā ]

    释义: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出处: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尽桥铁锁开。”

  • 23、

    红装素裹 [ hóng zhuāng sù guǒ ]

    释义:指衣着淡雅的妇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

    出处:毛泽东《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24、

    寒冬腊月 [ hán dōng là yuè ]

    释义: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处: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 25、

    寒风侵肌 [ hán fēng qīn jī ]

    释义:形容天气寒冷。

    出处:

  • 26、

    含霜履雪 [ hán shuāng lǚ xuě ]

    释义:比喻品行高洁。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含霜履雪,义不苟合;据道推方,嶷然不群。”

  • 27、

    集萤映雪 [ jí yíng yìng xuě ]

    释义: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出处: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拥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编蒲辑柳。”

  • 28、

    截发留宾 [ jié fā liú bīn ]

    释义:以之为贤母好客的典故。

    出处: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 29、

    冷暖自知 [ lěng nuǎn zì zhī ]

    释义: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出处:唐·善无畏《大日经疏》卷十二:“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 30、

    冷若冰霜 [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释义: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 31、

    凛若冰霜 [ lǐn ruò bīng shuāng ]

    释义: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 32、

    露纂雪钞 [ lù zuǎn xuě chāo ]

    释义:指勤于收辑抄录,昼夜寒暑不停。同“露钞雪纂”。

    出处:郑逸梅《陈瘦愚编年词选》序:“露纂雪钞,累累成帙。”

  • 33、

    漫天盖地 [ màn tiān gài dì ]

    释义:指遍布天地之间。

    出处: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齐人漫天盖地说大话,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风魔。”

  • 34、

    囊萤映雪 [ náng yíng yìng xuě ]

    释义: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 35、

    铺天盖地 [ pū tiān gài dì ]

    释义: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

    出处: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 36、

    秋收冬藏 [ qiū shōu dōng cáng ]

    释义: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 37、

    如汤浇雪 [ rú tāng jiāo xuě ]

    释义: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同“如汤沃雪”。

    出处:《南史·王莹传》:“丈人一旨,如汤浇雪耳。”

  • 38、

    瑞雪兆丰年 [ ruì xuě zhào fēng nián ]

    释义: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出处:曲波《桥隆飙》十九:“俗语道:‘瑞雪兆丰年’,明年的小麦一定收成好。”

  • 39、

    十冬腊月 [ shí dōng là yuè ]

    释义: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59回:“十冬腊月喝凉水,临死埋在灶火坑。”

  • 40、

    霜露之感 [ shuāng lù zhī gǎn ]

    释义: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出处:《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 41、

    岁寒三友 [ suì hán sā yǒu ]

    释义: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出处:元·白朴《朝中措》:“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

  • 42、

    岁寒知松柏 [ suì hán zhī sōng bǎi ]

    释义: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出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43、

    岁暮天寒 [ suì mù tiān hán ]

    释义: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出处:

  • 44、

    孙康映雪 [ sūn kāng yìng xuě ]

    释义: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出处:《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 45、

    山寒水冷 [ shān hán shuǐ lěng ]

    释义: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 46、

    山阴乘兴 [ shān yīn chéng xīng ]

    释义:后指访友。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47、

    松柏寒盟 [ sōng bǎi hán méng ]

    释义:比喻患难之交。

    出处:清·李渔《怜香伴·斋访》:“虽则是梅花冷淡,也甘守松柏寒盟。”

  • 48、

    天寒地冻 [ tiān hán dì dòng ]

    释义: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五回:“目今天寒地冻,军马难以久住,权且回山。”

  • 49、

    天女散花 [ tiān nǚ sàn huā ]

    释义: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出处:《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 50、

    彤云密布 [ tóng yún mì bù ]

    释义:彤云:彤是红色的意思,有时指红霞;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

    出处:《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 51、

    饕风虐雪 [ tāo fēng nüè xuě ]

    释义:指狂暴肆虐的风雪。

    出处:元·方回《春晴》诗:“饕风虐雪到家林,才喜晴春已深。”

  • 52、

    无冬无夏 [ wú dōng wú xià ]

    释义: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出处:《诗经·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 53、

    雪窖冰天 [ xuě jiào bīng tiān ]

    释义: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出处:《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 54、

    雪中送炭 [ xuě zhōng sòng tàn ]

    释义: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出处: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 55、

    雪泥鸿爪 [ xuě ní hóng zhǎo ]

    释义: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56、

    雪虐风饕 [ xuě nüè fēng tāo ]

    释义: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 57、

    雪兆丰年 [ xuě zhào fēng nián ]

    释义:指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 58、

    以汤沃雪 [ yǐ tāng wò xuě ]

    释义: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

  • 59、

    萤窗雪案 [ yíng chuāng xuě àn ]

    释义:为勤学苦读的典实。

    出处:《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 60、

    萤灯雪屋 [ yíng dēng xuě wū ]

    释义:指勤学苦读。同“萤窗雪案”。

    出处:宋·叶適《石洞书院记》:“游之兴废,家之盛衰占焉;学之兴废,人之盛衰占焉。学不待地也,萤灯雪屋,苟取尺寸,而圣贤之业可成矣。”

形容大雪美景的词语(4个)

  • 煎盐叠雪煎盐:熬制精盐;叠雪:层层相积的白雪。像洁白的细盐和层层叠起的白雪。多用以形容奔腾翻滚的浪花。
  • 冷如霜雪冷得象霜雪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霜雪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 漫天风雪漫天:满天。满天的风雪。形容风雪很大,弥漫了天空。
  • 面市盐车形容遍地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