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速度极慢的成语(17个)

  • 1、

    不疾不徐 [ bù jí bù xú ]

    释义: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出处:宋·黄庭坚《王纯中墓志铭》:“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

  • 2、

    大步流星 [ dǎ bù liú xīng ]

    释义: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边,大步流星地走着。”

  • 3、

    鹅行鸭步 [ é xíng yā bù ]

    释义: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出处: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宗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 4、

    风风火火 [ fēng fēng huǒ huǒ ]

    释义: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

    出处:徐光耀《平原烈火》:“忽然老曹一头撞进来,忽闪忽闪眨着两只眼,风风火火地连叫:‘大队长,大队长!’”

  • 5、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 jí jīng fēng zhuàng zhe màn láng zhōng ]

    释义: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第五回:“这真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了,我家里死在床上,我如何等得急你呢?”

  • 6、

    快马加鞭 [ kuài mǎ jiā biān ]

    释义:跑得很快的马再加上一鞭子,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进。

    出处:宋·陆游《村居》诗:“生僧快马随鞭影,宁作痴人记剑痕。”

  • 7、

    漫条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释义: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公子正在那里检点那些考具的东西,听见老爷的话,便过来规规矩矩,漫条斯理的说道:‘这话还得请父亲斟酌。’”

  • 8、

    轻吞慢吐 [ qīng tūn màn tǔ ]

    释义:形容歌唱时声音轻柔,吐词缓慢。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妥娘唱毕,大家又称赞了一会儿,朱贵儿方在轻吞慢吐,嘹嘹呖呖,唱将起来。”

  • 9、

    姗姗来迟 [ shān shān lái chí ]

    释义: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出处:《汉书·孝武李夫人传》:“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 10、

    施施而行 [ shī shī ér xíng ]

    释义:形容走路缓慢。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出处:《诗经·王风·丘中有麻》

  • 11、

    蜗行牛步 [ wō xíng niú bù ]

    释义: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出处:

  • 12、

    有条有理 [ yǒu tiáo yǒu lǐ ]

    释义:形容层次、脉络清楚。

    出处:《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安国传:“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

  • 13、

    鸭行鹅步 [ yā xíng é bù ]

    释义: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觑不的你梢宽也那褶下,肚迭胸高,鸭步鹅行。”

  • 14、

    从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释义: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 15、

    慢条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释义: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 16、

    不慌不忙 [ bù huāng bù máng ]

    释义: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

  • 17、

    缓不济急 [ huǎn bù jì jí ]

    释义:缓:慢;济:救助。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正愁缓不济急,恰好有现任杭州织造的富周三爷,是门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门生带来一万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