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庄重严肃郑重其事的成语(37个)

  • 1、

    不苟言笑 [ bù gǒu yán xiào ]

    释义: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礼记·典礼上》:“不苟訾,不苟笑。”

  • 2、

    不敢造次 [ bù gǎn zào cì ]

    释义:造次:仓促、莽撞。指不敢匆忙地或鲁莽地从事。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恁么即某甲不敢造次。”

  • 3、

    大义凛然 [ dà yì lǐn rán ]

    释义: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 4、

    道貌凛然 [ dào mào lǐn rán ]

    释义:犹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出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光严整行之次,忽见维摩,道貌凛然,仪形垒落。”

  • 5、

    浩气凛然 [ hào qì lǐn rán ]

    释义: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浩然之气令人敬畏。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 6、

    浩然之气 [ hào rán zhī qì ]

    释义: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7、

    戟指怒目 [ jǐ zhǐ nǔ zhāng ]

    释义: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出处: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 8、

    冷若冰霜 [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释义: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 9、

    肃然起敬 [ sù rán qǐ jìng ]

    释义: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 10、

    笑比河清 [ xiào bǐ hé qīng ]

    释义: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出处:《宋史·包拯传》:“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 11、

    一本正经 [ yī běn zhèng jīng ]

    释义: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 12、

    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释义: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 13、

    义正辞严 [ yì zhèng cí yán ]

    释义: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

    出处: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14、

    义正词严 [ yì zhèng cí yán ]

    释义: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 15、

    意气自如 [ yì qì zì rú ]

    释义: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 16、

    正襟危坐 [ zhèng jīn wēi zuò ]

    释义: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 17、

    郑重其事 [ zhèng zhòng qí shì ]

    释义: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 18、

    至大至刚 [ zhì dà zhì gāng ]

    释义:至:最,极。极其正大、刚强。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 19、

    整襟危坐 [ zhěng jīn wēi zuò ]

    释义:整衣端坐。形容严肃拘谨。

    出处:元·脱脱 《宋史·儒林传六·李道传》:“道传少庄重,稍长读河南程氏书,玩索义理,至忘寝食,虽处暗室,整襟危坐,肃如也。”

  • 20、

    正容亢色 [ zhèng róng kàng sè ]

    释义:谓神色严肃。

    出处: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五:“‘这就该说是‘上海的外国小姐’才对呀!’赵夫人正容亢色地说。”

  • 21、

    整衣敛容 [ zhěng yī liǎn róng ]

    释义:整理衣裳,端正仪容。

    出处: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 22、

    直言正色 [ zhí yán zhèng sè ]

    释义: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出处:《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 23、

    语重心长 [ yǔ zhòng xīn cháng ]

    释义: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出处:清 洛日生《海国英雄记 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

  • 24、

    夷然自若 [ yí rán zì ruò ]

    释义: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出处:《魏书·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 25、

    辞严义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释义: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26、

    辞严意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释义: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出处:宋·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辞严意正质非俚,古味虽淡醇不薄。”

  • 27、

    道貌岸然 [ dào mào àn rán ]

    释义: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 28、

    方领矩步 [ fāng lǐng jǔ bù ]

    释义: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出处:《后汉书·儒林传序》:“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

  • 29、

    敛容屏气 [ liǎn róng bǐng qì ]

    释义: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

    出处:《论语·乡党》:“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 30、

    声色俱厉 [ shēng sè jù lì ]

    释义: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晋书·明帝纪》:“(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 31、

    意气自若 [ yì qì zì ruò ]

    释义: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出处:《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 32、

    郑重其辞 [ zhèng zhòng qí cí ]

    释义: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他才恭肃其貌,郑重其辞说道:‘年兄!你今日束修来见我,其实惭愧。’”

  • 33、

    严词厉色 [ yán cí lì sè ]

    释义:色:脸色。说话很严厉,脸色很严肃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6回:“要送木兰到营中去,反是木兰严词厉色催逼转来。”

  • 34、

    垂绅正笏 [ chuí shēn zhèng hù ]

    释义:绅:古代士大夫的衣带;笏:朝笏。垂下衣带的末端,恭敬地拿着朝笏。形容大臣庄重严肃的样子

    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35、

    整衣危坐 [ zhěng yī wēi zuò ]

    释义:危坐: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出处:

形容庄重严肃郑重其事的词语(2个)

  • 风仪严峻风仪:风度和仪容。风度仪容庄重严肃。
  • 凛不可犯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严正而令人敬畏,不容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