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人的品质性格的成语有哪些(74个)

  • 1、

    暗室不欺 [ àn shì bù qī ]

    释义: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出处: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 2、

    傲骨嶙嶙 [ ào gǔ lín lín ]

    释义:傲骨: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比喻高傲不屈。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

  • 3、

    不劣方头 [ bù liè fāng tóu ]

    释义: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出处: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四折:“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

  • 4、

    沉静寡言 [ chén jìng guǎ yán ]

    释义: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出处:《逸周书·官人解》:“沉静而寡言,多稽而险貌,曰质貌者也。”

  • 5、

    胆小怕事 [ dǎn xiǎo pà shì ]

    释义: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 6、

    动心忍性 [ dòng xīn rěn xìng ]

    释义:动心:使内心惊动;忍性:使性格坚韧。指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

    出处:《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 7、

    多愁善感 [ duō chóu shàn gǎn ]

    释义: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出处: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 8、

    功德无量 [ gōng dé wú liàng ]

    释义:世界各地: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出处:《汉书·丙吉传》:“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无量矣。”

  • 9、

    刚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

    释义: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 10、

    豪放不羁 [ háo fàng bù jī ]

    释义: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

    出处:《北史·张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 11、

    好吃懒做 [ hào chī lǎn zuò ]

    释义:好:喜欢、贪于。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这样好吃懒做的淫妇,睡到这等日高才起来。”

  • 12、

    和蔼可亲 [ hé ǎi kě qīn ]

    释义: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 13、

    怀瑾握瑜 [ huái jǐn wò yú ]

    释义: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 14、

    患得患失 [ huàn dé huàn shī ]

    释义: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15、

    蕙心纨质 [ huì xīn wán zhì ]

    释义: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

    出处:南朝·宋·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

  • 16、

    浑金璞玉 [ hún jīn pú yù ]

    释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 17、

    见利忘义 [ jiàn lì wàng yì ]

    释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 18、

    见异思迁 [ jiàn yì sī qiān ]

    释义: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出处:《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 19、

    精金良玉 [ jīng jīn liáng yù ]

    释义:比喻人品纯洁或物品精美。

    出处:宋·程颐《程明道先生行状》:“先生资禀既异,而充养有道,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

  • 20、

    鞠躬尽瘁 [ jū gōng jìn cuì ]

    释义: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 21、

    宽宏大量 [ kuān hóng dà liàng ]

    释义: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出处:元·无名氏《鱼樵记》第三折:“我则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原)来那相公宽宏大量。”

  • 22、

    廓达大度 [ kuò dá dà dù ]

    释义:廓达:宽宏、通达。性格宽宏,通情达理。

    出处:太平天国 洪仁玕《干王洪仁玕等劝谕清朝官兵暗投明檄》:“尔等抑知我天朝廓达大度,胞与为怀,不分新旧兄弟,皆是视同一体。”

  • 23、

    老实巴交 [ lǎo shí bā jiāo ]

    释义: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出处:徐光耀《平原烈火》:“一个一个心慈面善,全是老实巴交的。”

  • 24、

    良金美玉 [ liáng jīn měi yù ]

    释义: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出处:《旧唐书·杨炯传》:“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 25、

    目中无人 [ mù zhōng wú rén ]

    释义: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赵奢子赵括,自少喜谈兵法,家传《六韬》、《三略》之书,一览而尽;尝与父奢论兵,指天画地,目中无人,虽奢亦不能难也。”

  • 26、

    年高德劭 [ nián gāo dé shào ]

    释义: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出处:汉·扬雄《法言·孝至》:“年弥高而德弥劭。”

  • 27、

    璞玉浑金 [ pú yù hún jīn ]

    释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 28、

    仁人志士 [ rén rén zhì shì ]

    释义: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29、

    神机妙算 [ shén jī miào suàn ]

    释义: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出处:《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李贤注:“智算若神也。”

  • 30、

    死而后已 [ sǐ ér hòu yǐ ]

    释义: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31、

    觞酒豆肉 [ shāng jiǔ dòu ròu ]

    释义:觞,古代盛酒器;豆,古代盛食器。泛指饮食。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坊记》:“觞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次。”

  • 32、

    少言寡语 [ shǎo yán guǎ yǔ ]

    释义:指平时说话不多。

    出处: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一章:“少言寡语的赵庆田,是和他一起参的军,一起入的党。”

  • 33、

    外合里差 [ wài hé lǐ chà ]

    释义:比喻口是心非。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6回:“你说你恁行动,两头戳舌献勤,出尖儿,外合里差。”

  • 34、

    小心谨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释义: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出处:《汉书·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 35、

    循规蹈矩 [ xún guī dǎo jǔ ]

    释义: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 36、

    心口不一 [ xīn kǒu bù yī ]

    释义: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 37、

    言行不一 [ yán xíng bù yī ]

    释义: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出处:《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相似,始终相悖。”

  • 38、

    言行相诡 [ yán xíng xiāng guǐ ]

    释义: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出处:《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 39、

    异想天开 [ yì xiǎng tiān kāi ]

    释义: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一回:“这可谓异想天开了。”

  • 40、

    有勇有谋 [ yǒu yǒng yǒu móu ]

    释义:勇:勇气;谋:计谋。既有胆量又有计谋。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献帝起居注》:“吕布受恩而反图之,斯须之间,头悬竿端,此有勇而无谋也。”

  • 41、

    瞻前顾后 [ zhān qián gù hòu ]

    释义: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 42、

    志士仁人 [ zhì shì rén rén ]

    释义: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43、

    卓尔不群 [ zhuó ěr bù qún ]

    释义: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 44、

    自相矛盾 [ zì xiāng máo dùn ]

    释义: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 45、

    足智多谋 [ zú zhì duō móu ]

    释义: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 46、

    不同流俗 [ bù tóng liú sú ]

    释义: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出处:《礼记·射义》:“不从流俗。”

  • 47、

    赤子之心 [ chì zǐ zhī xīn ]

    释义: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出处:《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48、

    聪明伶俐 [ cōng míng líng lì ]

    释义: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伶俐:灵活、乖巧。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

  • 49、

    高山景行 [ gāo shān jǐng xíng ]

    释义: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50、

    高情远致 [ gāo qíng yuǎn zhì ]

    释义: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出处:《晋书·孙绰传》:“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许将北面矣。”

  • 51、

    慢条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释义: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 52、

    明德惟馨 [ míng dé wéi xīn ]

    释义:明德:美德;惟:是;馨:散发的香气。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

    出处:《尚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53、

    通情达理 [ tōng qíng dá lǐ ]

    释义: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

    出处:清 天花才子《后西游记》:“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请坐奉茶。”

  • 54、

    与众不同 [ yǔ zhòng bù tóng ]

    释义:跟大家不一样。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古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觉有趣。”

  • 55、

    郁郁寡欢 [ yù yù guǎ huān ]

    释义:郁郁:发愁的样子;寡:少。形容心里苦闷。指闷闷不乐。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抽思》:“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 56、

    不慌不忙 [ bù huāng bù máng ]

    释义: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

  • 57、

    德厚流光 [ dé hòu liú guāng ]

    释义: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出处:《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 58、

    见危授命 [ jiàn wēi shòu mìng ]

    释义: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出处:《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59、

    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释义: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

  • 60、

    婆婆妈妈 [ pó pó mā mā ]

    释义: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处:你也太婆婆妈妈的了。这样的话,自私是你读书的人说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