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取长补短的成语(54个)

  • 1、

    博采众长 [ bó cǎi zhòng cháng ]

    释义: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 2、

    吹毛求疵 [ chuī máo qiú cī ]

    释义: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出处:《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 3、

    裁长补短 [ cái cháng bǔ duǎn ]

    释义:指吸收别人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下:“安道诗嫩弱,有清上之句,裁长补短,袁彦伯之亚乎?”

  • 4、

    尺有所短 [ chǐ yǒu suǒ duǎn ]

    释义: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

    出处:南朝·梁锤嵘《诗品》卷下:“元长士章,并有盛才,词美英净,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譬应变将略,非武侯所长,未足以贬卧龙。”

  • 5、

    大惊小怪 [ dà jīng xiǎo guài ]

    释义: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

    出处:宋·朱熹《答林择之》:“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 6、

    东施效颦 [ dōng shī xiào pín ]

    释义: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 7、

    多多益善 [ duō duō yì shàn ]

    释义:益:更加。越多越好。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

  • 8、

    刚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

    释义: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穀,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 9、

    沆瀣一气 [ hàng xiè yī qì ]

    释义: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 10、

    集思广益 [ jí sī guǎng yì ]

    释义: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 11、

    见贤思齐 [ jiàn xián sī qí ]

    释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12、

    将错就错 [ jiāng cuò jiù cuò ]

    释义:指事情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继续做下去。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 13、

    截长补短 [ jié cháng bǔ duǎn ]

    释义: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 14、

    劫富济贫 [ jié fù jì pín ]

    释义:劫:强取;济:救济。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出处: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25回:“ 劫富济贫,自张一帜。”

  • 15、

    聚精会神 [ jù jīng huì shén ]

    释义: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 16、

    绝长补短 [ jué cháng bǔ duǎn ]

    释义: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 17、

    裒多益寡 [ póu duō yì guǎ ]

    释义:裒:减少;:增补。拿多余的一方,增加给缺少的一方。比喻多接受别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

    出处:《易·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 18、

    七上八下 [ qī shàng bā xià ]

    释义: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19、

    舍己为人 [ shě jǐ wèi rén ]

    释义: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 20、

    舍近求远 [ shě jìn qiú yuǎn ]

    释义:舍去近处的,追求远处的。形容做事走弯路。

    出处:《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 21、

    生搬硬套 [ shēng bān yìng tào ]

    释义:生:生硬。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

    出处:《山村新人》:“我们反对的就是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作风。”

  • 22、

    声东击西 [ shēng dōng jī xī ]

    释义: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 23、

    天高地厚 [ tiān gāo dì hòu ]

    释义: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出处:《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 24、

    天经地义 [ tiān jīng dì yì ]

    释义: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25、

    头重脚轻 [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

    释义:头脑发胀,脚下无力。形容身体不适。也比喻基础不牢固。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他的酒量原不济,三瓯落肚,渐觉头重脚轻。”

  • 26、

    天外有天 [ tiān wài yǒu tiān ]

    释义: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出处:《敦煌曲·何满子四首》其四:“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边更有天。”

  • 27、

    无所适从 [ wú suǒ shì cóng ]

    释义: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宋·姚宽《西溪从语》卷上:“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 28、

    相得益彰 [ xiāng dé yì zhāng ]

    释义: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 29、

    西颦东效 [ xī pín dōng xiào ]

    释义:西施捧心、东施效颦。比喻以丑陋学美好而愈显其丑。

    出处:清·无名氏《少年登场》:“西颦东效,没来由把国民价值扫地尽了。”

  • 30、

    眼高手低 [ yǎn gāo shǒu dī ]

    释义:指要求的标准很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

    出处: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 31、

    扬长避短 [ yáng cháng bì duǎn ]

    释义: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

    出处: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

  • 32、

    一意孤行 [ yī yì gū xíng ]

    释义: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 33、

    移东就西 [ yí dōng jiù xī ]

    释义: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出处: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续。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 34、

    知人善任 [ zhī rén shàn rèn ]

    释义: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功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 35、

    自立门户 [ zì lì mén hù ]

    释义:指单独成立家庭。也指学术上不依赖前人而另立一派。现也指离开某一集体,自己另搞一套。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31回:“要称我的心,除非自立门户。”

  • 36、

    自以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释义: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出处:《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 37、

    避重就轻 [ bì zhòng jiù qīng ]

    释义: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

    出处:宋·刘挚《侍御史黄君墓志铭》:“民始不以多男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

  • 38、

    避实击虚 [ bì shí jī xū ]

    释义: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出处:《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 39、

    避实就虚 [ bì shí jiù xū ]

    释义: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出处:《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 40、

    拆东补西 [ chāi dōng bǔ xī ]

    释义: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为了应急而牺牲这个弥补那个。

    出处:唐·寒山《诗》:“虽乃得如斯,有为多患累,与道殊悬运,拆西补东尔。” 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小家厚敛四壁立,拆东补西裳作带。”

  • 41、

    从善如流 [ cóng shàn rú liú ]

    释义: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出处:《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 42、

    寸有所长 [ cùn yǒu suǒ cháng ]

    释义: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即显其长。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43、

    取长补短 [ qǔ cháng bǔ duǎn ]

    释义: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 44、

    群策群力 [ qún cè qún lì ]

    释义:群:大家,集体;策:谋划,主意。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出处:汉·扬雄《法言·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 45、

    同流合污 [ tóng liú hé wū ]

    释义: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出处:《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 46、

    天昏地暗 [ tiān hūn dì àn ]

    释义: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出处:唐·韩愈《龙移》诗:“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 47、

    移东补西 [ yí dōng bǔ xī ]

    释义:用之方面的钱、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出处: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续。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 48、

    因地制宜 [ yīn dì zhì yí ]

    释义: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 49、

    择善而从 [ zé shàn ér cóng ]

    释义: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50、

    左顾右盼 [ zuǒ gù yòu pàn ]

    释义: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出处:晋·左思《咏史》诗:“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 51、

    言者无罪 [ yán zhě wú zuì ]

    释义:言者:说话的人。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

    出处:《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 52、

    择其善者而从之 [ 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g zhī ]

    释义:择:选择;从:跟从、学习。选择好的、正确的事情去遵循、学习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53、

    博采群议 [ bó cǎi qún yì ]

    释义:博:广;议:建议。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出处:《魏书·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 54、

    修修补补 [ xiū xiū bǔ bǔ ]

    释义:修理破损之物使之完好

    出处:毛泽东《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些服务性行业,串街游乡,修修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