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处于危难之中的成语(13个)

  • 1、

    兵荒马乱 [ bīng huāng mǎ luàn ]

    释义: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 2、

    兵连祸结 [ bīng lián huò jié ]

    释义: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出处:《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 3、

    多事之秋 [ duō shì zhī qiū ]

    释义: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 4、

    动荡不安 [ dòng dàng bù ān ]

    释义: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出处:欧阳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陈文婷谈起,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乐观的。”

  • 5、

    分崩离析 [ fēn bēng lí xī ]

    释义: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出处:《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 6、

    国泰民安 [ guó tài mín ān ]

    释义: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 7、

    鸡犬不宁 [ jī quǎn bù níng ]

    释义: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出处: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8、

    内忧外患 [ nèi yōu wài huàn ]

    释义: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出处:《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 9、

    水深火热 [ shuǐ shēn huǒ rè ]

    释义: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10、

    满目疮痍 [ mǎn mù chuāng yí ]

    释义: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出处:《辛亥革命 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惟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兵连祸结,满目疮痍。”

  • 11、

    太平盛世 [ tài píng shèng shì ]

    释义:安定、兴盛的时代。

    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 12、

    生灵涂炭 [ shēng líng tú tàn ]

    释义: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出处:《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 13、

    天下太平 [ tiān xià tài píng ]

    释义: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出处:《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