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赞美猪的成语(46个)

  • 1、

    戴鸡佩豚 [ dài jī pèi tún ]

    释义:戴雄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出处:《史记·仲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

  • 2、

    封豕长蛇 [ fēng shǐ cháng shé ]

    释义: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出处:《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

  • 3、

    拐弯抹角 [ guǎi wān mò jiǎo ]

    释义: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出处:元 秦简夫《东堂老》:“转弯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 4、

    狗彘不如 [ gǒu zhì bù rú ]

    释义:彘:猪。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同“狗彘不若”。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君有难,臣当不顾其身而救之,岂言退耶!直狗彘不如也!”

  • 5、

    狗彘不食 [ gǒu zhì bù shí ]

    释义: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元后传》:“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

  • 6、

    好吃懒做 [ hào chī lǎn zuò ]

    释义:好:喜欢、贪于。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这样好吃懒做的淫妇,睡到这等日高才起来。”

  • 7、

    好逸恶劳 [ hào yì wù láo ]

    释义:逸:安逸;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出处:《后汉书·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 8、

    狼奔豕突 [ láng bēn shǐ tū ]

    释义:豕:猪;突:猛冲。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出处: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 9、

    辽东白豕 [ liáo dōng bái shǐ ]

    释义:比喻少见多怪。

    出处:《后汉书·朱浮传》:“伯通自伐,以为功高天下。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 10、

    鲁鱼亥豕 [ lǔ yú hài shǐ ]

    释义: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 11、

    牧豕听经 [ mù shǐ tīng jīng ]

    释义:一面放猪,一面听讲。比喻求学努力。

    出处:《后汉书·承宫传》:“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

  • 12、

    牧猪奴戏 [ mù zhòu nú xì ]

    释义:对赌博的鄙称。

    出处:《晋书·陶侃传》:“樗蒲者,牧猪奴戏耳!”

  • 13、

    泥猪疥狗 [ ní zhū jiè gǒu ]

    释义:比喻卑贱或粗鄙的人。

    出处:元·马致远《任凤子》第二折:“再谁想泥猪疥狗生涯苦。”

  • 14、

    泥猪瓦狗 [ ní zhū wǎ gǒu ]

    释义:比喻卑贱或粗鄙的人。同“泥猪疥狗”。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见个败类,纵然势焰薰天,她看着也同泥猪瓦狗。”

  • 15、

    杀彘教子 [ shā zhì jiào zǐ ]

    释义:彘:猪。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

    出处:《韩非子·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曾子曰:‘……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 16、

    少见多怪 [ shǎo jiàn duō guài ]

    释义:见闻少的人遇到不常见的事物就觉得奇怪。后常用来嘲笑见识浅陋的人。

    出处:《抱朴子·神仙》:“夫所见少则所怪多,世之常也。”汉·牟融《牟子》:“少所见,多所怪,睹橐驼,谓马肿背。”

  • 17、

    豕交兽畜 [ shǐ jiāo shòu chù ]

    释义:比喻待人没有礼貌。

    出处:《孟子·尽心上》:“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

  • 18、

    豚蹄穰田 [ tún tí ráng tián ]

    释义:比喻所花费的极少而所希望的过多。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有一个农民,用一个小猪蹄祭神,祝庄稼丰收。

  • 19、

    无中生有 [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释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出处:《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20、

    信及豚鱼 [ xìn jí tún yú ]

    释义: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出处:《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 21、

    行同狗彘 [ xíng tóng gǒu zhì ]

    释义:旧时指人无耻,行为和猪狗一样。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 22、

    行同狗豨 [ xíng tóng gǒu xī ]

    释义:豨:猪。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狗一样。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亦作“行如禽兽”、“行若狗彘”、“行同犬彘”。

    出处: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语本《墨子·耕柱》

  • 23、

    相去悬殊 [ xiāng qù xuán shū ]

    释义:比喻相差很远。

    出处:

  • 24、

    一龙一猪 [ yī lóng yī zhū ]

    释义: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 25、

    以身作则 [ yǐ shēn zuò zé ]

    释义: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出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 26、

    掌上明珠 [ zhǎng shàng míng zhū ]

    释义:比喻接受父母疼爱的儿女,特指女儿。

    出处: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 27、

    指桑骂槐 [ zhǐ sāng mà huái ]

    释义: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出处:他每日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

  • 28、

    指鸡骂狗 [ zhǐ jī mà gǒu ]

    释义:指着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李大嫂子,别指鸡骂狗,倒是谁白吃白喝?”

  • 29、

    猪卑狗险 [ zhū bēi gǒu liǎn ]

    释义:比喻卑鄙阴险的人。

    出处:《南齐书·卡彬传》:“彬又目禽兽云:‘羊性淫而狠,猪性卑而率,鹅性顽而傲,狗性险而出,皆指斥贵势。’”

  • 30、

    猪突豨勇 [ zhū tū xī yǒng ]

    释义:豨:野猪。指拼命向前冲,不怕死的人(含贬义)。

    出处:《汉书·食货志下》:“匈奴侵寇甚,莽大寡天下囚徒人奴,名曰猪突豨勇。”

  • 31、

    朱门绣户 [ zhū mén xiù hù ]

    释义:朱门:红漆大门;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比喻富贵人家妇女的住处。也借指富贵人家。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娘子朱门绣刻户,妾素无葭莩亲,虑致讥嫌。”

  • 32、

    珠光宝气 [ zhū guāng bǎo qì ]

    释义:珠、宝:指首饰;光、气:形容闪耀着光彩。旧时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出处:清 漱六山房《九尾龟》:“簪饰虽是不多几件,而珠光宝气,晔晔照人。”

  • 33、

    指猪骂狗 [ zhǐ zhū mà gǒu ]

    释义:犹指桑骂槐。亦作“指鸡骂狗”。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百般指猪骂狗,欺侮俺娘儿们。”

  • 34、

    朱唇玉面 [ zhū chún yù miàn ]

    释义:指美女。

    出处:隋·江总《杂曲》之三:“宝钗翠鬓还相似,朱唇玉面非一行。”

  • 35、

    猪朋狗友 [ zhū péng gǒu yǒu ]

    释义:比喻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坏朋友。

    出处:欧阳山《苦斗》四十四:“担心的是咱爷儿俩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一份家业,将来不够他跟那些猪朋狗友天天去吃醋溜纹银子!”

  • 36、

    不务正业 [ bù wù zhèng yè ]

    释义:务:从事。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务正业。”

  • 37、

    豕突狼奔 [ shǐ tū láng bēn ]

    释义:豕:猪;突:猛冲。象猪那样冲撞,象狼那样奔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出处: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 38、

    肥猪拱门 [ féi zhū ɡǒnɡ mén ]

    释义:谓自己送物上门﹐使人意外得财。

    出处:

  • 39、

    寄豭之猪 [ jì jiā zhī zhū ]

    释义:寄:寄存;豭:公猪。寄放在别人家的公猪。比喻私闯别人家淫乱的男子。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司马贞索隐:“豭:牡猪也,言夫淫他室,若寄豭之猪也。”

  • 40、

    猪狗不如 [ zhū ɡǒu bù rú ]

    释义:1.猪与狗。2.詈词。谓人下贱如牲畜。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他须纳住气,向连猪狗不如的人说好话。”

  • 41、

    瘠牛偾豚 [ jí niú fèn tún ]

    释义:瘦瘠的牛仆倒在小猪身上,小猪必死。比喻无德的大国权势虽衰,欺凌羸弱的小国,小国也会灭亡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三年》:“牛虽瘠,偾于豚上,其畏不死?”

  • 42、

    曾子杀彘 [ zēng zǐ shā zhì ]

    释义:彘:猪。曾子杀猪。比喻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43、

    三豕渡河 [ sān shǐ dù hé ]

    释义: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出处:汉·蔡邕《月令问答》:“书有转误,三豕渡河之类也。”

  • 44、

    辛辛苦苦 [ xīn xīn kǔ kǔ ]

    释义:辛辣艰苦。比喻艰难困苦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见那守分的一日辛辛苦苦,巴着生理,不能勾近得多少钱。”

  • 45、

    珠辉玉丽 [ zhū huī yù lì ]

    释义:珠生辉,玉瑰丽。比喻佳丽的肌肤之美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窥浴》:“妃子,只见尔款解云衣,早现出珠辉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