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戏曲(17个)

  • 1、

    八府巡按 [ bā fǔ xún àn ]

    释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出处:

  • 2、

    撮科打哄 [ cuō kē dǎ hòng ]

    释义: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出处:明·汤显祖《南柯记·漫遣》:“自家扬州城中有名的一个溜二便是。一生浪荡,半世风流。但是晦气的人家,便请我撮科打哄;不管有趣的子弟,都与他钻懒帮闲。”

  • 3、

    撮科打閧 [ cuō kē dǎ hòng ]

    释义: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閧,同“哄”,喧闹。

    出处:

  • 4、

    大打出手 [ dà dǎ chū shǒu ]

    释义:打出手: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形成种种武打场面。比喻逞凶打人或殴斗。

    出处:许涤新《周总理战斗在重庆》:“国民党反动派发现了这一情况,气急败坏地大打出手,警察、宪兵、便衣、特务,纷纷出动。”

  • 5、

    顾曲周郎 [ gù qǔ zhōu láng ]

    释义: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 6、

    欢喜冤家 [ huān xǐ yuān jiā ]

    释义: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小说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出处:元·童童学士《新水令·念远》:“生也因他,死也因他,恩爱人儿,冤家。”

  • 7、

    泾渭分明 [ jīng wèi fēn míng ]

    释义: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 8、

    梨园子弟 [ lí yuán zǐ dì ]

    释义: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后泛指戏曲演员。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通省梨园子弟各班愿与者,书名画知,届时齐集湖亭,各演杂剧。”

  • 9、

    有板有眼 [ yǒu bǎn yǒu yǎn ]

    释义: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有步调。

    出处:周立波《山那边人家》:“哭起来一数一落,有板有眼,好象唱歌,好听极了。”

  • 10、

    字正腔圆 [ zì zhèng qiāng yuán ]

    释义: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接着便也说了这一句谚语,字正腔圆,果然是道地的无锡话。”

  • 11、

    插科打诨 [ chā kē dǎ hùn ]

    释义: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报告戏情》:“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 12、

    哀感顽艳 [ āi gǎn wán yàn ]

    释义: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出处:三国魏·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嘶,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 13、

    打诨插科 [ dǎ hùn chā kē ]

    释义:诨:诙谐逗趣的话。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同“插科打诨”。

    出处:无

  • 14、

    不瘟不火 [ bù wēn bù huǒ ]

    释义: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出处:

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戏曲(3个)

  • 唱念做打1.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演员的四种基本功夫。唱指唱功,念指念白,做(表演)指做功,打指武打。习称"四功"。
  • 即即世世诅咒人该死的话。旧时戏曲中常用。
  • 宽袍大袖指旧时人们穿的各式肥大服装或传统戏曲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