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严厉的教育的成语(86个)

  • 1、

    不动声色 [ bù dòng shēng sè ]

    释义: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2、

    不苟言笑 [ bù gǒu yán xiào ]

    释义: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礼记·典礼上》:“不苟訾,不苟笑。”

  • 3、

    不伦不类 [ bù lún bù lèi ]

    释义: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出处:明·吴炳《疗炉羹·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 4、

    晨兢夕厉 [ chén jīng xī lì ]

    释义:兢,小心谨慎;厉,严格。指终日勤勉谨慎。

    出处:《宋书·袁粲传》:“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滞犹积,晨兢夕厉,每恻于怀。”

  • 5、

    耳提面命 [ ěr tí miàn mìng ]

    释义: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6、

    奉公正己 [ fèng gōng zhèng jǐ ]

    释义: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魏书·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

  • 7、

    奉命惟谨 [ fèng mìng wéi jǐn ]

    释义: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出处:明·李东阳《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东阳皆奉命惟谨。”

  • 8、

    风行雷厉 [ fēng xíng léi lì ]

    释义: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出处: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钩党严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东溪望忙行边。”

  • 9、

    规行矩步 [ guī xíng jǔ bù ]

    释义: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规行矩步,安辞定色。”《晋书·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然以取世资。”

  • 10、

    和蔼可亲 [ hé ǎi kě qīn ]

    释义: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 11、

    和颜悦色 [ hé yán yuè sè ]

    释义: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出处:《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 12、

    疾言遽色 [ jí yán jù sè ]

    释义: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 13、

    疾言厉色 [ jí yán lì sè ]

    释义: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 14、

    缄口结舌 [ jiān kǒu jié shé ]

    释义: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出处:汉·王充《潜夫论》:“智士所以钳口结舌。”

  • 15、

    金刚怒目 [ jīn gāng nù mù ]

    释义: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出处:《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 16、

    急吏缓民 [ jí lì huǎn mín ]

    释义: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出处:宋·苏舜钦《论五事》:“急吏缓民,则吏不可纵,政之大功也。”

  • 17、

    疾声厉色 [ jí shēng lì sè ]

    释义: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 18、

    谨本详始 [ jǐn běn xiáng shǐ ]

    释义:指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

    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故为人君者,谨本详始,敬小慎微,志如死灰,形如委衣。”

  • 19、

    恪守不渝 [ kè shǒu bù yú ]

    释义:严格遵守,决不改变。

    出处:

  • 20、

    宽以待人 [ kuān yǐ dài rén ]

    释义: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 21、

    雷打不动 [ léi dǎ bù dòng ]

    释义: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每天的劳动可是雷打不动的,从下午两点一直要干到吃晚饭。”

  • 22、

    冷若冰霜 [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释义: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 23、

    厉行节约 [ lì xíng jié yuē ]

    释义:严格地实行节约。

    出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去年十一月中共二中全会更着重地提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以后,几个月来已经开始发生效果。”

  • 24、

    男女有别 [ nán nǚ yǒu bié ]

    释义:男女之间有严格区别。旧时用以强调应严守封建礼教。

    出处:《礼记·效特性》:“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

  • 25、

    谦谦君子 [ qiān qiān jūn zǐ ]

    释义: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 26、

    赏罚分明 [ shǎng fá fēn míng ]

    释义: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汉书·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

  • 27、

    手舞足蹈 [ shǒu wǔ zú dǎo ]

    释义: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28、

    私心杂念 [ sī xīn zá niàn ]

    释义:为个人利益打算的种种念头。

    出处:郭小川《忆延安》:“在向阳的山坡上点起斗争火焰,扫荡着私心杂念,改造着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 29、

    三迁之教 [ sān qiān zhī jiào ]

    释义: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 30、

    赏罚信明 [ shǎng fá xìn míng ]

    释义: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出处:《汉书·王嘉传》:“孝宣皇帝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

  • 31、

    赏罚严明 [ shǎng fá yán míng ]

    释义:指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处理清楚明白。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 32、

    赏信罚明 [ shǎng xìn fá míng ]

    释义: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出处:《新唐书·李光弼传赞》:“遭禄山变,拔任兵柄,其策敌制胜不世出,赏信罚明,士卒争奋,毅然有古良将风。”

  • 33、

    台阁生风 [ tái gé shēng fēng ]

    释义:台阁:东汉尚书的办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比喻官风清廉。

    出处:《晋书·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于是贵游慑伏,台阁生风。”

  • 34、

    嬉皮笑脸 [ xī pí xiào liǎn ]

    释义: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回:“你见我和谁玩过!有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你该问他们去!”

  • 35、

    小心谨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释义: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出处:《汉书·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 36、

    盱衡厉色 [ xū héng lì sè ]

    释义:盱衡:举眉扬目;厉:严厉;色:面色。横眉怒目,面色严厉。

    出处:《汉书·王莽传》:“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 37、

    训练有素 [ xùn liàn yǒu sù ]

    释义:素:平素,向来。平时一直有严格的训练。

    出处: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十四·将帅家丁》:“显亦为当时名将,所至有功,故知训练有素。”

  • 38、

    小德出入 [ xiǎo dé chū rù ]

    释义: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出处:《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 39、

    言出法随 [ yán chū fǎ suí ]

    释义: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出处:清 林则徐《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 40、

    一本正经 [ yī běn zhèng jīng ]

    释义: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 41、

    一清二白 [ yī qīng èr bái ]

    释义:比喻清楚、明白。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 42、

    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释义: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 43、

    油腔滑调 [ yóu qiāng huá diào ]

    释义:形容说话轻浮油滑,不诚恳,不严肃。

    出处:清·王士祯《师友诗传录》:“若不多读书,多贯穿,而遽言性情,则开后学油腔滑调,信口成章之恶习矣。”

  • 44、

    严于律己 [ yán yú lǜ jǐ ]

    释义: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 45、

    严于律已 [ yán yú lǜ jǐ ]

    释义:律:约束。严格要求自己。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 46、

    言提其耳 [ yán tí qí ěr ]

    释义:揪着他耳朵。指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出处:《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郑玄笺:“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其耳。此言以教道之,孰不可启觉。”

  • 47、

    言之不预 [ yán zhī bù yù ]

    释义:没有预先说明。

    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七:“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衷心劝告,‘勿谓言之不预也’。”

  • 48、

    正襟危坐 [ zhèng jīn wēi zuò ]

    释义: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 49、

    正言厉色 [ zhèng yán lì sè ]

    释义:正:严正;厉:严厉,严肃;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出处:《汉书·王莽传》:“盱衡厉色,振扬武怒。”《后汉书·翟酺传》:“目见正容,耳闻正言。”

  • 50、

    正颜厉色 [ zhèng yán lì sè ]

    释义:颜:面容。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出处:《汉书·王莽传》:“盱衡厉色,振扬武怒。”《后汉书·翟酺传》:“目见正容,耳闻正言。”

  • 51、

    正容亢色 [ zhèng róng kàng sè ]

    释义:谓神色严肃。

    出处: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五:“‘这就该说是‘上海的外国小姐’才对呀!’赵夫人正容亢色地说。”

  • 52、

    正己守道 [ zhèng jǐ shǒu dào ]

    释义: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出处:宋·庄季裕《鸡肋编》上卷:“以此知阴阳不足深泥,唯正己守道为可恃耳。”

  • 53、

    正正经经 [ zhèng zhèng jīng jīng ]

    释义:①严肃而认真。②形容正大光明。

    出处:清·李渔《怜香伴·狂喜》:“哄我正正经经听了半日,只说当真,原来又是说笑。”

  • 54、

    直言正色 [ zhí yán zhèng sè ]

    释义: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出处:《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 55、

    暴风骤雨 [ bào fēng zhòu yǔ ]

    释义: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出处:《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 56、

    卑以自牧 [ bēi yǐ zì mù ]

    释义:指以谦卑自守。

    出处:语出《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牧,养也。”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

  • 57、

    插科打诨 [ chā kē dǎ hùn ]

    释义: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报告戏情》:“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 58、

    宠辱不惊 [ chǒng rǔ bù jīng ]

    释义:宠:宠爱。受宠受辱都不在呼。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出处:晋·潘岳《在怀县》诗:“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

  • 59、

    栋梁之才 [ dòng liáng zhī cái ]

    释义: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才。

    出处:

  • 60、

    高谈阔论 [ gāo tán kuò lùn ]

    释义: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出处: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倚仗着高谈阔论,全用些野狐涎,扑子弟、打郎君。”

形容严厉的教育的词语(1个)

  • 二十二史1.清乾隆初年刊行《明史》,与二十一史合称二十二史。清钱大昕着有《二十二史考异》﹑清赵翼着有《二十二史札记》。参见"二十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