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从容不迫的成语(83个)

  • 1、

    安步当车 [ ān bù dàng chē ]

    释义: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 2、

    安闲自在 [ ān xián zì zài ]

    释义: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出处:明·李贽《焚书·预约·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 3、

    不卑不亢 [ bù bēi bù kàng ]

    释义: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 4、

    不动声色 [ bù dòng shēng sè ]

    释义: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5、

    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释义: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处:《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 6、

    仓皇失措 [ cāng huáng shī cuò ]

    释义:仓皇:匆忙,慌张。匆忙慌张,不知所措。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生色》:“血溢不止,少顷已绝,妪仓皇失措。”

  • 7、

    处之泰然 [ chǔ zhī tài rán ]

    释义: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 8、

    绰绰有余 [ chuò chuò yǒu yú ]

    释义: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

    出处:《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余。”

  • 9、

    绰有余裕 [ chuò yǒu yú yù ]

    释义: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 10、

    措手不及 [ cuò shǒu bù jí ]

    释义:措手:着手处理。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咱今晚间,领着百十骑人马,偷营动寨,走一遭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 11、

    措置裕如 [ cuò zhì yù rú ]

    释义:措置:处理,安排;裕如:从容不迫,很有办法的样子。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常用来称赞人有办事的才能和经验。

    出处:清·刘坤一《提督因疾出缺请旨简放折》:“前署苏松、福山等镇篆务措置裕如,堪以很令署理。”

  • 12、

    从容自若 [ cóng róng zì ruò ]

    释义: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样。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 13、

    从容自如 [ cóng róng zì rú ]

    释义:不慌不忙,得心应手。

    出处: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从容自如。”

  • 14、

    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释义: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 15、

    大义凛然 [ dà yì lǐn rán ]

    释义: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 16、

    待时而动 [ dài shí ér dòng ]

    释义: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 17、

    胆颤心惊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释义: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 18、

    方寸不乱 [ fāng cùn bù luàn ]

    释义:方寸:指心。心绪不乱。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

    出处: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徇日,方寸不乱。”

  • 19、

    纶巾羽扇 [ guān jīn yǔ shàn ]

    释义: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20、

    好整以暇 [ hào zhěng yǐ xiá ]

    释义:整:严整;暇:不急迫。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

    出处:《左传·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

  • 21、

    慌慌张张 [ huāng huāng zhāng zhāng ]

    释义:形容举止慌张,不稳重。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身上穿得整整齐齐,脚儿走得慌慌张张,望着园门欲进不进的。”

  • 22、

    急如星火 [ jí rú xīng huǒ ]

    释义: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23、

    急于求成 [ jí yú qiú chéng ]

    释义:不顾一切地想马上取得成效。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 24、

    惊惶失措 [ jīng huáng shī cuò ]

    释义: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 25、

    惊魂未定 [ jīng hún wèi dìng ]

    释义: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 26、

    狼狈不堪 [ láng bèi bù kān ]

    释义: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 27、

    临危不惧 [ lín wēi bù jù ]

    释义: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 28、

    六神不安 [ liù shén bǔ ān ]

    释义: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二:“凡人卧,头边勿安放火炉,令人六神不安。”

  • 29、

    目定口呆 [ mù dìng kǒu dāi ]

    释义:睁大眼睛直盯着不动,张着嘴说不出话。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楞的样子。

    出处:《说唐》第二一回:“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 30、

    目怔口呆 [ mù zhēng kǒu dāi ]

    释义: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出处:茅盾《惊蛰》:“当下那霹雳似的一声,真把所有在场的贵客都吓得目怔口呆。”

  • 31、

    目眐心骇 [ mù zhēng xīn hài ]

    释义:因惊恐而楞住的样子。

    出处:清·藤谷古香《轰天雷》第八回:“六人从容就戮,不多时将六人尽数斩了,刽子手将血淋淋六个头颅献上,看的人都目眐心骇。”

  • 32、

    屁滚尿流 [ pì gǔn niào liú ]

    释义:形容惊慌或欣喜到极点。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耍和尚烧得头焦额烂,麻婆子赶得屁滚尿流。”

  • 33、

    七手八脚 [ qī shǒu bā jiǎo ]

    释义: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上堂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 34、

    七上八下 [ qī shàng bā xià ]

    释义: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35、

    燃眉之急 [ rán méi zhī jí ]

    释义:燃:烧。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文献通考·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 36、

    若无其事 [ ruò wú qí shì ]

    释义: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 37、

    视死如归 [ shì sǐ rú guī ]

    释义: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 38、

    手忙脚乱 [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

    释义: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 39、

    手足无措 [ shǒu zú wú cuò ]

    释义: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40、

    稳如泰山 [ wěn rú tài shān ]

    释义: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来势不两立,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 41、

    无动于衷 [ wú dòng yú zhōng ]

    释义: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 42、

    心烦意乱 [ xīn fán yì luàn ]

    释义:意:心思。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

    出处:《楚辞·卜居》:“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 43、

    心急火燎 [ xīn jí huǒ liǎo ]

    释义: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处:清 吴璿《飞龙全传》:“那管院的太监,心燎意急,一筹莫展。”

  • 44、

    心急如焚 [ xīn jí rú fén ]

    释义: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 45、

    心乱如麻 [ xīn luàn rú má ]

    释义:心里乱得象一团乱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

    出处:元·五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金圣叹批:“此其心乱如麻可知也。”

  • 46、

    心惊肉跳 [ xīn jīng ròu tiào ]

    释义: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 47、

    心慌意急 [ xīn huāng yì jí ]

    释义:心里着慌,乱了主意。同“心慌意乱”。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灯又半明半灭,又看见玉姐吊在梁间,心慌意急。”

  • 48、

    心如火焚 [ xīn rú huǒ fén ]

    释义:心中好像火烧一样。形容焦急万分。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托他打听几时有船,他查了一查,说道:‘要等三四天呢。’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里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 49、

    游刃有余 [ yóu rèn yǒu yú ]

    释义: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出处:《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50、

    有条有理 [ yǒu tiáo yǒu lǐ ]

    释义:形容层次、脉络清楚。

    出处:《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安国传:“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

  • 51、

    悠闲自在 [ yōu xián zì zài ]

    释义:闲暇舒适,无忧无虑。

    出处:清·张贵胜《遗愁集·忠义》卷四:“此之谓从容就义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妇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闲自在。”

  • 52、

    张皇失措 [ zhāng huáng shī cuò ]

    释义: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清·采蘅子《虫鸣漫录》:“遍索新郎不得,合家大噪,远近寻觅,廪生与表妹亦张皇失措。”

  • 53、

    自得其乐 [ zì dé qí lè ]

    释义: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白翎雀生于乌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鸣,自得其乐。”

  • 54、

    自由自在 [ zì yóu zì zài ]

    释义: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自由自在。’曰:‘见后如何?’师曰:‘自由自在。’”

  • 55、

    不徐不疾 [ bù xú bù jí ]

    释义: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56、

    不以为意 [ bù yǐ wéi yì ]

    释义: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出处: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 57、

    踌躇满志 [ chóu chú mǎn zhì ]

    释义: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出处:《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 58、

    从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释义: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 59、

    从容应对 [ cóng róng yìng duì ]

    释义:从容:舒缓,悠然。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

    出处:明·李贽《焚书·杂述·豫约》:“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 60、

    六神无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释义: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不有甚心肠去吃酒。”

形容从容不迫的词语(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