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与说话有关的成语(64个)

  • 1、

    不知不觉 [ bù zhī bù jué ]

    释义: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出处:明·赵弼《两教辨》:“遂使昏愚之徒,听其妖诞,舍正从邪,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尧舜三代以前,未闻有此教。”

  • 2、

    唇枪舌剑 [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

    释义:舌如剑,唇象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

    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 3、

    道听途说 [ dào tīng tú shuō ]

    释义: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 4、

    对答如流 [ duì dá rú liú ]

    释义: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出处:《北史·李孝伯传》:“风容闲雅,应答如流。”

  • 5、

    拐弯抹角 [ guǎi wān mò jiǎo ]

    释义: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出处:元 秦简夫《东堂老》:“转弯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 6、

    海阔天空 [ hǎi kuò tiān kōng ]

    释义: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出处:唐·玄览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 7、

    花言巧语 [ huā yán qiǎo yǔ ]

    释义: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出处:《朱子语类》:“‘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 8、

    季布一诺 [ jì bù yī nuò ]

    释义: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出处:《史记·季布栾列传》:“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之间哉?’”

  • 9、

    尖酸刻薄 [ jiān suān kè bó ]

    释义:说话带刺,待人冷酷。

    出处:宋·陈抟《心相编》:“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

  • 10、

    交头接耳 [ jiāo tóu jiē ěr ]

    释义: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

  • 11、

    结结巴巴 [ jiē jiē bā bā ]

    释义:形容说话不流利。也比喻凑合,勉强。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十三:“结结巴巴的,他把昨夜晚的事说了一遍,虽然费力,可是说的不算不完全。”

  • 12、

    开门见山 [ kāi mén jiàn shān ]

    释义: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出处:唐·刘得仁《青龙寺僧院》:“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 13、

    侃侃而谈 [ kǎn kǎn ér tán ]

    释义: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 14、

    口若悬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释义: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 15、

    口齿伶俐 [ kǒu chǐ líng lì ]

    释义: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 16、

    口说无凭 [ kǒu shuō wú píng ]

    释义:单凭口说,不足为据。

    出处:元·乔梦符《扬州梦》第四折:“你不合打凤牢龙,翻云覆雨,陷人坑井。咱两个口说无凭。”

  • 17、

    口吐珠玑 [ kǒu tǔ zhū jī ]

    释义: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出处: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 18、

    夸夸其谈 [ kuā kuā qí tán ]

    释义: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 19、

    老生常谈 [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

    释义: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出处:《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谈。”

  • 20、

    能说会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释义:形容很会讲话。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 21、

    喃喃自语 [ nán nán zì yǔ ]

    释义: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84回:“知圆听到这里,不觉嘻嘻一笑,喃喃自语道:‘救兵救兵,只落得狗咬洞宾。’”

  • 22、

    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释义:形容人多口杂。

    出处:清·袁枚《牍外余言》:“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嘲,皆由于心之大公也。”

  • 23、

    潜移默化 [ qián yí mò huà ]

    释义: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 24、

    窃窃私语 [ qiè qiè sī yǔ ]

    释义:背地里小声说话。

    出处:唐·韩愈《顺宗实录·永贞五年》:“虽叛两使事,未尝以簿书为意,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谋夺官者兵,以制四海之命。”

  • 25、

    潜移暗化 [ qián yí àn huà ]

    释义: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同“潜移默化”。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 26、

    山盟海誓 [ shān méng hǎi shì ]

    释义:盟:盟约;誓:誓言。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他将山盟海誓言,向罗帏锦帐眠。”

  • 27、

    拾人牙慧 [ shí rén yá huì ]

    释义: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 28、

    说一不二 [ shuō yī bù èr ]

    释义: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这个时候的邵孝廉,就是个小小的制台一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庄制军没有一回驳过他的。”

  • 29、

    说三道四 [ shuō sān dào sì ]

    释义:形容不负现任地胡乱议论。

    出处:清·崔灏《通俗编·言笑》:“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启蒙乡村,说三道四。”

  • 30、

    天花乱坠 [ tiān huā luàn zhuì ]

    释义: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出处:《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 31、

    头头是道 [ tóu tóu shì dào ]

    释义: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出处:《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 32、

    娓娓而谈 [ wěi wěi ér tán ]

    释义:连续不倦地谈论着。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小说二集序》:“只如熟人相对,娓娓而谈。”

  • 33、

    无稽之谈 [ wú jī zhī tán ]

    释义: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出处:《尚书·大禹漠》:“无稽之言勿听。”

  • 34、

    信口雌黄 [ xìn kǒu cí huáng ]

    释义: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 35、

    言不由衷 [ yán bù yóu zhōng ]

    释义: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 36、

    一诺千金 [ yī nuò qiān jīn ]

    释义: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37、

    异口同声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释义: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出处:《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 38、

    油腔滑调 [ yóu qiāng huá diào ]

    释义:形容说话轻浮油滑,不诚恳,不严肃。

    出处:清·王士祯《师友诗传录》:“若不多读书,多贯穿,而遽言性情,则开后学油腔滑调,信口成章之恶习矣。”

  • 39、

    油嘴滑舌 [ yóu zuǐ huá shé ]

    释义: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俺看他油嘴滑舌,南腔北调,到底算个甚么?”

  • 40、

    直截了当 [ zhí jié liǎo dàng ]

    释义: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 41、

    支支吾吾 [ zhī zhī wú wú ]

    释义:指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亦作“支支梧梧”。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 42、

    不言而喻 [ bù yán ér yù ]

    释义: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处:《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 43、

    不言而信 [ bù yán ér xìn ]

    释义: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 44、

    不由分说 [ bù yóu fēn shuō ]

    释义: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 45、

    察言观色 [ chá yán guān sè ]

    释义: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 46、

    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释义: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 47、

    夸夸而谈 [ kuā kuā ér tán ]

    释义: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在内咶咶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同坐下。”

  • 48、

    絮絮叨叨 [ xù xù dāo dāo ]

    释义: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出处:明·汤显祖《紫箫记·胜游》:“自成了人后,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来覆去,那里睡来?”

  • 49、

    语无伦次 [ yǔ wú lún cì ]

    释义:伦次:条理。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七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

  • 50、

    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释义: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

  • 51、

    理直气壮 [ lǐ zhí qì zhuàng ]

    释义: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一:“便捉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 52、

    妙语连珠 [ miào yǔ lián zhū ]

    释义: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

  • 53、

    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释义: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处:《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 54、

    三言两语 [ sān yán liǎng yǔ ]

    释义: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

  • 55、

    声情并茂 [ shēng qíng bìng mào ]

    释义: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出处:清 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 跌包》一出,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

  • 56、

    信口开河 [ xìn kǒu kāi hé ]

    释义: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 57、

    一言九鼎 [ yī yán jiǔ dǐng ]

    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 58、

    自圆其说 [ zì yuán qí shuō ]

    释义:圆:圆满,周全。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

    出处:以世俗之情遇意外之事,实难自圆其说。 清·方玉润《星烈日记》七十

  • 59、

    闲言碎语 [ xián yán suì yǔ ]

    释义: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出处:明·冯惟敏《正宫端正好·徐我亭归田》:“一个道紧急军情奉火牌,闲言碎语须耽待。”

  • 60、

    无所不谈 [ wú suǒ bù tán ]

    释义:没有什么不谈论的

    出处:叶圣陶《微波》:“他们无所不谈,谈主义,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