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成语(15个)

  • 1、

    唇齿相依 [ chún chǐ xiāng yī ]

    释义: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出处:《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 2、

    唇亡齿寒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释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3、

    分庭抗礼 [ fēn tíng kàng lǐ ]

    释义: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 4、

    剑拔弩张 [ jiàn bá nǔ zhāng ]

    释义: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出处: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法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 5、

    深仇大恨 [ shēn chóu dà hèn ]

    释义:深而大的仇恨。

    出处: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 6、

    休戚与共 [ xiū qī yǔ gòng ]

    释义: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出处:《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 7、

    一举一动 [ yī jǔ yī dòng ]

    释义: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可见古人一举一动,莫不令人归于正道,就是游戏之中,也都寓著劝世之意。”

  • 8、

    一衣带水 [ yī yī dài shuǐ ]

    释义: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 9、

    割地求和 [ gē dì qiú hé ]

    释义:割让土地,求得和平。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 10、

    情同手足 [ qíng tóng shǒu zú ]

    释义:手足:比喻兄弟。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 11、

    求同存异 [ qiú tóng cún yì ]

    释义: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出处:《人民日报》1965.3.23:“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

  • 12、

    反目成仇 [ fǎn mù chéng chóu ]

    释义: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甚致怜新弃旧,反目成仇,多着呢?”

  • 13、

    水火不容 [ shuǐ huǒ bù róng ]

    释义: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容。有时比喻人与人之间有仇恨,不能在一起。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出处:《汉书·郊祀志下》:“《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 14、

    不分上下 [ bù fēn shàng xià ]

    释义: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一天到晚,粘股糖似的,不分上下,搅在一块儿坐马车、看夜戏、游花园。”

  • 15、

    和平共处 [ hé píng gòng chǔ ]

    释义:彼此不发生军事冲突而共存

    出处:茅盾《新疆风土杂忆》:“故牵强附会,合佛道为一,又拉上孔子作陪,以便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