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含有虎字的成语(24个)

  • 1、

    藏龙卧虎 [ cáng lóng wò hǔ ]

    释义: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 2、

    调虎离山 [ diào hǔ lí shān ]

    释义: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 3、

    狐假虎威 [ hú jiǎ hǔ wēi ]

    释义: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4、

    虎视眈眈 [ hǔ shì dān dān ]

    释义: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出处:《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 5、

    虎头蛇尾 [ hǔ tóu shé wěi ]

    释义: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 6、

    九关虎豹 [ jiǔ guān hǔ bào ]

    释义:比喻凶残的权臣。

    出处:语出《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宋·赵癯斋《买陂塘(闻掀髯)》词:“功名事,不信朝鳞暮羽。九关虎豹如许。”

  • 7、

    苛政猛于虎 [ kē zhè měng yú hǔ ]

    释义: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出处:《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8、

    狼吞虎咽 [ láng tūn hǔ yàn ]

    释义: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

  • 9、

    龙虎风云 [ lóng hǔ fēng yún ]

    释义:①比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出处:《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 10、

    骑虎难下 [ qí hǔ nán xià ]

    释义: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出处:《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 11、

    三人成虎 [ sān rén chéng hǔ ]

    释义: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 12、

    卧虎藏龙 [ wò hǔ cáng lóng ]

    释义: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 13、

    纵虎归山 [ zòng hǔ guī shān ]

    释义: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 14、

    暴虎冯河 [ bào hǔ píng hé ]

    释义: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 15、

    初生牛犊不怕虎 [ ch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 ]

    释义: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出处:《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

  • 16、

    龙潭虎穴 [ lóng tán hǔ xué ]

    释义: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

  • 17、

    龙腾虎跃 [ lóng téng hǔ yuè ]

    释义:象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出处:唐·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乎天者也。”

  • 18、

    龙争虎斗 [ lóng zhēng hǔ dòu ]

    释义: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出处: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 19、

    谈虎色变 [ tán hǔ sè biàn ]

    释义: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 20、

    与虎谋皮 [ yǔ hǔ móu pí ]

    释义: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出处:《太平御览》卷二0八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 21、

    生龙活虎 [ shēng lóng huó hǔ ]

    释义: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五回:“城外元兵虽多,却被张世杰一马在前,宗仁、宗义在后,如生龙活虎一般,杀入阵去。”

  • 22、

    为虎作伥 [ wèi hǔ zuò chāng ]

    释义: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出处:《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 23、

    降龙伏虎 [ xiáng lóng fú hǔ ]

    释义: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出处: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 24、

    如虎添翼 [ rú hǔ tiān yì ]

    释义: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兵机》:“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臂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