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享受的成语和成语(16个)

  • 1、

    安危与共 [ ān wēi yǔ gòng ]

    释义: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 2、

    闭门酣歌 [ bì mén hān gē ]

    释义:指闭门不出,尽兴饮酒,尽情歌舞。形容沉缅酒色,尽情享受。

    出处:唐·李延寿《南史·徐绲似》:“绲为梁湘东王,镇西谘议参军,颇为声色,侍妾数十,……,便醉而闭门,尽日酣歌。”

  • 3、

    鹑居鷇食 [ chún jū kòu shí ]

    释义:鷇:待母哺食的幼鸟,它不挑拣食物。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象幼雏一样饥不择食。比喻生活俭朴,不求享受。

    出处:《庄子·天地》:“夫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

  • 4、

    饥不择食 [ jī bù zé shí ]

    释义: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饥不择食。’”

  • 5、

    井井有条 [ jǐng jǐng yǒu tiáo ]

    释义: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出处:《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 6、

    劳逸结合 [ láo yì jié hé ]

    释义:逸:安乐、休息。工作与休息相结合。

    出处: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搞好劳逸结合,不仅不会降低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 7、

    逆来顺受 [ nì lái shùn shòu ]

    释义: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

  • 8、

    身临其境 [ shēn lín qí jìng ]

    释义: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出处:明 袁宏道《八识略说序》:“向非身历其境,恶能穷其边崖,指其归宿者哉!”

  • 9、

    悠然自得 [ yōu rán zì dé ]

    释义: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形容神态悠闲、心情舒适。

    出处:《晋书·隐逸传·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 10、

    知足常乐 [ zhī zú cháng lè ]

    释义: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11、

    闭门不出 [ bì mén bù chū ]

    释义: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史弼传》:“荆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

  • 12、

    听风听水 [ tīng fēng tīng shuǐ ]

    释义: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

    出处:相传龟兹国王与乐人于大山间倾听风和水声,感兴而制乐。唐·王建《霓裳辞》之一:“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

  • 13、

    怡然自乐 [ yí rán zì lè ]

    释义: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14、

    苦中作乐 [ kǔ zhōng zuò lè ]

    释义: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

    出处:宋·陈造《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自注:“宰运:‘吾辈可谓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 15、

    有滋有味 [ yǒu zī yǒu wèi ]

    释义:指十分有味道,生动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8卷:“有许多话头做作,哄动这些血气未定的少年,其实有枝有叶,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