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很难开口说话的成语(27个)

  • 1、

    笨嘴拙舌 [ bèn zuǐ zhuō shé ]

    释义:拙:不巧。形容没有口才,不善言辞。

    出处: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 2、

    不假思索 [ bù jiǎ sī suǒ ]

    释义: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出处:宋·黄榦《黄勉斋文集》卷四:“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 3、

    词不达意 [ cí bù dá yì ]

    释义: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 4、

    顿口拙腮 [ dùn kǒu zhuō sāi ]

    释义: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出处:

  • 5、

    斗唇合舌 [ dòu chún hé shé ]

    释义: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出处: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斗唇合舌。”

  • 6、

    满舌生花 [ mǎn shé shēng huā ]

    释义:比喻能说会道。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2回:“锦囊形容水夫人,能令玉麟发想,变男为女作妾,以听其言语,真词令妙品,满舌生花者。”

  • 7、

    南腔北调 [ nán qiāng běi diào ]

    释义: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出处: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

  • 8、

    讷口少言 [ nè kǒu shǎo yán ]

    释义: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 9、

    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释义:形容人多口杂。

    出处:清·袁枚《牍外余言》:“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嘲,皆由于心之大公也。”

  • 10、

    人声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释义: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 11、

    舌战群儒 [ shé zhàn qún rú ]

    释义: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 12、

    脱口而出 [ tuō kǒu ér chū ]

    释义:不经考虑,随口说出。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八回:“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大约一部之中,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

  • 13、

    心直口快 [ xīn zhí kǒu kuài ]

    释义: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出处: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 14、

    心拙口夯 [ xīn zhuō kǒu bèn ]

    释义:心思笨,又不善于说话。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着人说呢!”

  • 15、

    异口同声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释义: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出处:《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 16、

    众说纷纭 [ zhòng shuō fēn yún ]

    释义: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 17、

    拙嘴笨舌 [ zhuō zuǐ bèn shé ]

    释义:拙:笨。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

    出处:清·随缘下士《林兰香》:“我亦并非处处都去留心,只是嘴拙舌钝,不敢轻易开口。”

  • 18、

    不加思索 [ bù jiā sī suǒ ]

    释义: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出处:宋·黄榦《黄勉斋文集》卷四:“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 19、

    冲口而出 [ chōng kǒu ér chū ]

    释义:形容不加思索地说出来。

    出处:宋·苏轼《跋欧阳公书》:“此数十纸,皆文公冲口而出,纵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

  • 20、

    免开尊口 [ miǎn kāi zūn kǒu ]

    释义:不必开口说什么。多表示要求不会得到同意。

    出处:田汉《关汉卿》第五场:“谁跟你开玩笑!这事让朱四姐出面,你就免开尊口!”

  • 21、

    探口而出 [ tàn kǒu ér chū ]

    释义:犹言脱口而出。不经考虑,随口说出。

    出处:

  • 22、

    三缄其口 [ sān jiān qí kǒu ]

    释义: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 23、

    信口开河 [ xìn kǒu kāi hé ]

    释义: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 24、

    拙嘴笨腮 [ zhuō zuǐ bèn sāi ]

    释义:犹拙嘴笨舌。嘴巴笨拙。指不善于言辞。

    出处:刘厚明《常河叔叔》:“不行,不行,我拙嘴笨腮的。”

  • 25、

    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释义: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 26、

    唇枪舌战 [ chún qiāng shé zhàn ]

    释义:舌如剑,唇像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像枪剑交锋一样。

    出处:金·丘处机《神光灿》:“不在唇枪舌剑,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

形容很难开口说话的词语(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