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又害怕又紧张的成语(8个)

  • 1、

    寒毛卓竖 [ hán máo zhuó shù ]

    释义: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出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 2、

    魂飞魄散 [ hún fēi pò sàn ]

    释义: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 3、

    理屈词穷 [ lǐ qū cí qióng ]

    释义: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 4、

    张口结舌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释义: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 5、

    战战栗栗 [ zhàn zhàn lì lì ]

    释义:战战:戒惧的样子;栗栗:哆嗦,发抖。因戒惧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出处:《韩非子·初见秦》:“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 6、

    汗不敢出 [ hàn bù gǎn chū ]

    释义: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 7、

    张嘴挢舌 [ zhāng zuǐ jiǎo shé ]

    释义:犹张口结舌。

    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重庆道一见了他,也不暇多叙寒暄,便把领事的一番话述了出来。某观察听了,不觉张嘴挢舌。”

形容又害怕又紧张的词语(1个)

  • 敦煌变文1.敦煌石室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是中国唐五代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王重民等所编《敦煌变文集》中搜罗的敦煌变文较为宏富。参见"变文"﹑"敦煌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