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在意无所谓的成语(16个)

  • 1、

    不动声色 [ bù dòng shēng sè ]

    释义: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2、

    淡然处之 [ dàn rán chǔ zhī ]

    释义: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不拿它当回事。

    出处: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嵇志满对詹丽颖的出现淡然处之。”

  • 3、

    冷眼旁观 [ lěng yǎn páng guān ]

    释义:指不参与其事,站在一旁看事情的发展。

    出处:宋·朱嘉《朱文公文集续集·一·答黄直卿》:“故其后复申炎所陈,荐举之说,乃是首尾专为王地,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 4、

    若无其事 [ ruò wú qí shì ]

    释义: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 5、

    视若无睹 [ shì ruò wú dǔ ]

    释义:睹:看见。虽然看见了,却象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莫不关心。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 6、

    无动于衷 [ wú dòng yú zhōng ]

    释义: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 7、

    置身事外 [ zhì shēn shì wài ]

    释义:身:自身。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五回:“这彭仲翔却在背后袖手旁观,置身事外。”

  • 8、

    置之不理 [ zhì zhī bù lǐ ]

    释义: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各人听了,反不以为是,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

  • 9、

    不闻不问 [ bù wén bù wèn ]

    释义: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出处: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 10、

    不以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释义: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出处: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 11、

    漫不经心 [ màn bù jīng xīn ]

    释义: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出处:明 朱国桢《涌幢小品 存问》:“近见使者至城外,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经心。”

  • 12、

    漠不关心 [ mò bù guān xīn ]

    释义: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出处:明 朱之瑜《与冈骑昌纯书二首》:“至于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

  • 13、

    漠然置之 [ mò rán zhì zhī ]

    释义:置:放。很冷淡地把它搁在一边。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

    出处:宋 高斯得《耻堂存稿 直前奏事》:“今被灾之地既广,旧由比固当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视之,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

  • 14、

    与世无争 [ yú shì wú zhēng ]

    释义: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 15、

    毫不关心 [ háo bù guān xīn ]

    释义:对人对事态度冷淡,丝毫不在意

    出处: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有的部分对群众利益毫不关心,而尽情地耗费人力和物力。”

  • 16、

    随随便便 [ suí suí biàn biàn ]

    释义:不多加斟酌,怎么方便就怎么做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6回:“如今老爷一死,进款是少了,太太纵然贤惠,我怎么能随随便便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