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读书之后的成语(28个)

  • 1、

    布衣韦带 [ bù yī wéi dài ]

    释义: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出处:《汉书·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

  • 2、

    读书破万卷 [ dú shū pò wàn juàn ]

    释义: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3、

    两脚书橱 [ liǎng jiǎo shū chú ]

    释义: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出处:《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 4、

    目不识书 [ mù bù shí shū ]

    释义: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第16卷:“目不识书,而能口占作诗,颇有才思。”

  • 5、

    纳士招贤 [ nà shì zhāo xián ]

    释义: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 6、

    勤学苦练 [ qín xué kǔ zh ]

    释义: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出处: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 7、

    日积月累 [ rì jī yuè lěi ]

    释义: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日积月累,有了一大包银子。”

  • 8、

    书声琅琅 [ shū shēng lǎng lǎng ]

    释义: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 9、

    舌战群儒 [ shé zhàn qún rú ]

    释义: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 10、

    舍策追羊 [ shě cè zhuī yáng ]

    释义: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

    出处:语出《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 11、

    世代书香 [ shì dài shū xiāng ]

    释义: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的耻笑。”

  • 12、

    书声朗朗 [ shū shēng lǎng lǎng ]

    释义: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 13、

    五行并下 [ wǔ háng bìng xià ]

    释义: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出处:《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 14、

    五车腹笥 [ wǔ chē fù sì ]

    释义: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15、

    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chē ]

    释义: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16、

    学识渊博 [ xué shí yuān bó ]

    释义: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 17、

    一箪一瓢 [ yī dān yī piáo ]

    释义: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18、

    源头活水 [ yuán tóu huó shuǐ ]

    释义: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出处: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 19、

    洋洋盈耳 [ yáng yáng yíng ěr ]

    释义: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出处:《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 20、

    招贤纳士 [ zhāo xián nà shì ]

    释义: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 21、

    臧谷亡羊 [ zāng gǔ wáng yáng ]

    释义: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常用来指单靠主观热情,而不顾事物的固有特性,结果好心办坏事。

    出处:《庄子·骈拇》:“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宋·苏轼《和刘道原〈咏史〉》:“仲尼忧世接舆狂,藏谷虽殊竟两亡。”

  • 22、

    枕经籍书 [ zhěn jīng jí shū ]

    释义: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出处:《文选·班固〈答宾戏〉》“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吕向注:“枕经典而卧,铺诗书而居也。”

  • 23、

    匡衡凿壁 [ kuāng héng záo bì ]

    释义: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24、

    白面书生 [ bái miàn shū shēng ]

    释义: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 25、

    画荻教子 [ huà dí jiào zǐ ]

    释义: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 26、

    宿学旧儒 [ sù xué jiù rú ]

    释义: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出处:宋·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西昆体》:“老杜诗既为世所重,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

  • 27、

    折节读书 [ zhé jié dú shū ]

    释义: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出处:《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 28、

    世世代代 [ shì shì dài dài ]

    释义:泛指延续的各代

    出处:丁玲《在严寒的日子里》第四章:“受苦人,受了世世代代的苦,几千年都在黑暗的地狱里过日子受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