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事情都有两面性的成语(12个)

  • 1、

    表里不一 [ biǎo lǐ bù yī ]

    释义: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出处:《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 2、

    挂羊头卖狗肉 [ 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 ]

    释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1卷:“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

  • 3、

    居心不良 [ jū xīn bù liáng ]

    释义:居心:存心;良:善。存心不善。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 4、

    两面三刀 [ liǎng miàn sān dāo ]

    释义: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

  • 5、

    徒有虚名 [ tú yǒu xū míng ]

    释义: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 6、

    阳奉阴违 [ yáng fèng yīn wéi ]

    释义: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亦曾当面劝过他,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也就奈何他不得。”

  • 7、

    有名无实 [ yǒu míng wú shí ]

    释义: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出处:《庄子·则阳》:“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国语·晋语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 8、

    名不副实 [ míng bù fù shí ]

    释义: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出处:汉·祢衡《鹦鹉赋》:“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 9、

    昙花一现 [ tán huā yī xiàn ]

    释义:昙花: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出处:《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 10、

    颠倒黑白 [ diān dǎo hēi bái ]

    释义: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 11、

    东窗事发 [ dōng chuāng shì fā ]

    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

    出处: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佞倖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 12、

    有朝一日 [ yǒu zhāo yī rì ]

    释义:将来有那么一天。

    出处: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有朝一日,我出矛庐指点世人迷,凭着我剑挥星斗,我志逐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