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严厉处罚的成语(28个)

  • 1、

    惩前毖后 [ chéng qián bì hòu ]

    释义: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处:《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 2、

    当头棒喝 [ dāng tóu bàng hè ]

    释义: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 3、

    负荆请罪 [ fù jīng qǐng zuì ]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4、

    横眉怒目 [ héng méi nù mù ]

    释义:形容怒视的样子。

    出处:五代·后蜀·何光远《监戒录》引陈裕诗:“横眉怒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代养弄蛇人。”

  • 5、

    火冒三丈 [ huǒ mào sān zhàng ]

    释义: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 6、

    疾言厉色 [ jí yán lì sè ]

    释义: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 7、

    口沸目赤 [ kǒu fèi mù chì ]

    释义: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出处:《韩诗外传》卷九:“言人之非,?目 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

  • 8、

    雷厉风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释义: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出处: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

  • 9、

    屡教不改 [ lǚ jiàn bù gǎi ]

    释义: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 10、

    怒发冲冠 [ nù fà chōng guān ]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11、

    怒气冲天 [ nù qì chōng tiān ]

    释义:怒气部上天空。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和他有甚恩情相顾恋,待不沙又怕背了这恩人面,只落的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 12、

    怒气冲冲 [ nù qì chōng chōng ]

    释义:盛怒的样子。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钱同秀]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说道:‘好好,你们做了一路!’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

  • 13、

    锲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释义: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14、

    杀一儆百 [ shā yī jǐng bǎi ]

    释义: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处:《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 15、

    绳之以法 [ shéng zhī yǐ fǎ ]

    释义:根据法律制裁。

    出处:《后汉书·冯衍传》:“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 16、

    死无葬身之地 [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

    释义: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

    出处:明·王世贞《鸣凤记·写本》:“相公坚执如此,夫妇死无葬身之地矣!”

  • 17、

    问罪之师 [ wèn zuì zhī shī ]

    释义: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

  • 18、

    盱衡厉色 [ xū héng lì sè ]

    释义:盱衡:举眉扬目;厉:严厉;色:面色。横眉怒目,面色严厉。

    出处:《汉书·王莽传》:“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 19、

    严惩不贷 [ yán chéng bù dài ]

    释义: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出处: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有或违者,必罚不贷。”

  • 20、

    严刑峻法 [ yán xíng jùn fǎ ]

    释义: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出处:《后汉书·崔骃传》:“故严刑峻法,破奸轨之胆。”

  • 21、

    引咎自责 [ yǐn jiù zì zé ]

    释义:咎:罪责。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出处:《晋书·庾亮传》:“亮甚惧,及见侃,引咎自责,风止可观。”

  • 22、

    正言厉色 [ zhèng yán lì sè ]

    释义:正:严正;厉:严厉,严肃;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出处:《汉书·王莽传》:“盱衡厉色,振扬武怒。”《后汉书·翟酺传》:“目见正容,耳闻正言。”

  • 23、

    辞严义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释义: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24、

    词严义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释义: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出处: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 25、

    声色俱厉 [ shēng sè jù lì ]

    释义: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晋书·明帝纪》:“(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 26、

    夏日可畏 [ xià rì kě wèi ]

    释义: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 27、

    大喝一声 [ dà hè yī shēng ]

    释义:喝:大声喊叫。大叫让对方震惊或猛醒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那旗人大喝一声道:‘滚你的吧!这里又没有谁给我借钱,要你来装这些穷话做甚么!’”

形容严厉处罚的词语(1个)

  • 不测之诛测:估计;诛:惩罚。不可估计的惩处。